计算乙公司投资项目2023~2030年年末的现金净流量,并计算净现值和现值指数。
计算丙公司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现值指数。
甲公司应审批通过哪些项目?计算并说明理由。
2023年年末现金流量=-9 000(万元)
2024年年末现金流量=0
年折旧额=9 000×(1-10%)÷6=1 350(万元)
2025~2029年每年年末现金流量=(4 200-800)×(1-25%)-(600-200)×(1-25%)+1 350×25%=2 587.50(万元)
2030年设备账面价值=9 000-1 350×6=900(万元)
2030年年末现金流量=2 587.5+400-(400-900)×25%=3 112.50(万元)
β资产=2.6÷[1+4÷3×(1-25%)]=1.3
β权益=1.3×[1+2×(1-25%)]=3.25
权益资本成本=2%+3.25×4%=15%
项目折现率=15%×1/3+6%×(1-25%)×2/3=8%
净现值=2 587.5×(P/A,8%,5)×(P/F,8%,1)+3 112.5×(P/F,8%,7)-9 000=2 381.72(万元)
现值指数=[2 587.5×(P/A,8%,5)×(P/F,8%,1)+3 112.5×(P/F,8%,7)]÷9 000=1.26
税后利息费用=[9 000×(1+7%)2-9 000]×(P/F,5%,2)×(1-25%)+[9 000×(1+7%)2-9 000]×(P/F,5%,4)×(1-25%)=1 691.78(万元)
净现值=1 691.78+[9 000-(9 000-8 000)×25%]×(P/F,5%,4)-8 000=890.41(万元)
现值指数=(890.41+8 000)÷8000=1.11
①乙公司:
投资项目所需权益资金=9 000×1÷3=3 000(万元)
投资项目所需债务资金=9 000×2÷3=6 000(万元)
②丙公司:
投资项目所需权益资金=8 000×1÷4=2 000(万元)
投资项目所需债务资金=8 000×3÷4=6 000(万元)
③丁公司:
投资项目所需权益资金=9 600×1÷3=3 200(万元)
投资项目所需债务资金=9 600×2÷3=6 400(万元)
由于债务资金限额12 000万元,股权资金限额8 000万元,可通过乙公司和丙公司项目或者只通过丁公司项目,因为乙公司和丙公司投资项目合计净现值大于丁公司投资项目净现值,因此甲公司应审批通过乙公司投资项目和丙公司投资项目。


甲公司拟发行新债券N调换旧债券M,1份N债券调换1份M债券。M债券将于1年后到期,每份票面价值1000元,刚发放当期利息,市价980元。N债券期限2年,每份票面价值1 000元,票面利率6%,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N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为( )。
设N债券半年期利率为r,则:
980=1 000×6%÷2×(P/A,r,4)+1 000×(P/F,r,4)
当r=3%时,1 000×6%÷2×(P/A,3%,4)+1 000×(P/F,3%,4)=1 000.01
当r=4%时,1 000×6%÷2×(P/A,4%,4)+1 000×(P/F,4%,4)=963.7
根据内插法:(r-3%)÷(4%-3%)=(980-1 000.01)÷(963.7-1 000.01)
解得:r=3.55%
N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1+3.55%)2-1=7.23%

甲公司目前没有上市交易的债券。在测算公司债务资本成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采用风险调整法时,用来估计信用风险补偿率的发债公司应与甲公司信用级别相同,选项C错误。

市场上有以甲公司股票为标的资产的美式看涨期权和欧式看涨期权。下列各项中,会同时引起二者价值上升的有( )。
到期期限与美式期权价值同向变动,但对欧式期权价值的影响不确定,选项A错误。执行价格与看涨期权价值反向变动,选项B正确。无风险利率与看涨期权价值同向变动,选项C正确。股价波动率与所有期权价值均同向变动,选项D错误。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为优化资本结构、加强市值管理,发行债券融资200亿元用于回购普通股股票并注销。相关资料如下:
(1)公司2023年年末总资产2 000亿元,负债800亿元,优先股200亿元,普通股1 000亿元。公司负债全部为长期银行贷款,利率8%;优先股票面价值100元/股,固定股息率7%,为平价发行,分类为权益工具;普通股200亿股。预计2024年息税前利润360亿元。
(2)拟平价发行普通债券,每份票面价值1 000元,票面利率8%。如果回购普通股股票,预计平均回购价格(含交易相关费用)为12.5元/股。
(3)公司普通股β系数为1.25,预计发债回购后β系数上升至1.52。
(4)无风险利率为4%,平均风险股票报酬率为12%。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每股收益=[(360–800×8%)×(1–25%)–200×7%]÷200=1.04(元/股)
财务杠杆系数=360÷[360–800×8%–200×7%÷(1–25%)]=1.30
普通股资本成本=4%+1.25×(12%–4%)=1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800÷2 000+7%×200÷2 000+14%×1 000÷2 000=10.10%
回购股票数量=200÷12.5=16(亿股)
每股收益=[(360–800×8%–200×8%)×(1–25%)–200×7%]÷(200–16)=1.07(元/股)
财务杠杆系数=360÷[360–800×8%–200×8%–200×7%÷(1–25%)]=1.38
普通股资本成本=4%+1.52×(12%–4%)=16.16%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1 000÷2 000+7%×200÷2 000+16.16%×800÷2 000=10.16%
应该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理由: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后使得每股收益提高了。
不应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理由: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后使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提高了。
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的上升才会直接导致股东财富的上升,每股收益最大时,股东财富最大。在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时,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具有同等意义,当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时,企业价值最大,也意味着股东财富最大。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A产品。根据客户要求,公司也承接将A产品继续加工成B产品的订单。A产品市场售价210元/件,B产品市场售价350元/件。
公司设有两个分部,第一分部生产A产品,按品种法计算成本。直接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月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先进先出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A产品完工后,转入产成品库,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销货成本。
第二分部根据客户订单将A产品继续加工成B产品,一件B产品消耗一件A产品,按订单法计算成本。第二分部可从产成品库领用A产品,也可以外购。A产品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其他直接材料于本车间加工程度达50%时一次性投入。A产品和其他直接材料按订单分别领用,可直接计入订单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分配,固定制造费用按机器工时分配,计入订单成本。
甲公司为了激励第一、二分部对企业利润作出的贡献,将其分别设定为“利润中心”。为评价各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第二分部领用A产品按内部转移价格200元/件计价。
2023年7月相关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成本数据。
(2)A产品月初在产品15 000件,平均加工程度40%;本月投产81 000件,完工80 000件;月末在产品16 000件,平均加工程度50%。订单#601B月初在产品10 000件,平均加工程度55%,月末全部完工;订单#701B本月投产8 000件,领用A产品8 000件,本月全部完工;订单#702B本月投产12 000件,领用A产品12 000件,月末均未完工,平均加工程度30%。
(3)本月生产费用。
(4)本月第二分部工时与间接生产费用。
(5)本月第一分部对外销售A产品62 000件,转入下一车间继续加工20 000件。A产品完工产品月初库存10 000件,成本l 500 000元。第一分部对外销售A产品,每件销售佣金提成17.3元。
计算说明(部分):
直接材料成本约当产量=0+(80 000-15 000)+16 000=81 000(件)
直接人工成本约当产量=15 000×(1-40%)+(80 000-15 000)+16 000×50%=82 000(件)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6 520 500÷81 000=80.50(元/件)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3 444 000÷82 000=42(元/小时)
直接材料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 207 500+80.5×(80 000-15 000)=6 440 000(元)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6 440 000÷80 000=80.5(元/件)
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成本=16 000×80.5=1 288 000(元)
直接人工本月完工产品成本=252 000+42×(80 000-15 000×40%)=3 360 000(元)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3 360 000÷80 000=42(元/件)
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成本=16 000×50%×42=336 000(元)
第二分部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246 400÷17 600=14(元/小时)
第二分部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58 720÷17 600=14.70(元/小时)
第二分部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346 500÷9 000=38.50(元/小时)
B产品订单#601总成本=2 536 470+4 900×(14+14.7)+2 600×38.5=2 777 200(元)
B产品订单#601单位成本=2 777 200÷10 000=277.72(元/件)
B产品订单#701总成本=8 000×200+196 000+8 800×(14+14.7)+4 400×38.5=2 217 960(元)
B产品订单#701单位成本=2 217 960÷8 000=277.25(元/件)
第一分部营业利润=62 000×(210-17.3)+20 000×200-1 500 000-(62 000+20 000-10 000)×155=3 287 400(元)
第二分部营业利润=(10 000+8 000)×350-2 777 200-2 217 960=l 304 840(元)
第一分部可接受的最低内部转移定价=210-17.3=192.70(元/件)
第二分部可接受的最高价=市场价格=210(元/件)
内部转移定价的合理区间为192.7~210元/件。
目前内部转移定价200元/件处在最低价和最高价之间,是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