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途物资反映企业运输途中的存货,选项A不当选。超定额的废品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选项B当选。生产成本反映企业的在产品,应列报于“存货”项目,选项C不当选。“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应列报于“存货”项目,选项D不当选。


甲公司是一家化妆品销售公司。2024年年末,其有一批库存化妆品需要销售。由于该化妆品的同类产品市场供应量增大,供过于求导致市场低迷,甲公司不得不采用降价的方式进行销售。甲公司购进该批化妆品花费的成本为200万元。甲公司预计该存货的售价为230万元,预计将发生相关税费8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化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
该批化妆品是用于对外销售的,应以其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可变现净值。 化妆品的可变现净值=230-80=150(万元)。

甲公司所持有的A原材料是专门用于生产W产品的。2024年年末A材料库存100件,成本为3500万元,以该批材料可以生产W产品100件,预计继续加工需要成本为1200万元。W产品期末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为45万元/件,A材料在市场上的报价为32万元/件。假定不存在销售费用,A材料期末应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为( )万元。
W产品成本=3500+1200=4700(万元),可变现净值=45×100=4500(万元),产品成本金额大于可变现净值,说明A材料存在减值迹象,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A材料成本=3500(万元),可变现净值=45×100-1200=3300(万元),因此A材料应计提减值准备=3500-3300=200(万元)。

A公司对存货采用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24年年末库存商品甲未进行减值测试前的账面价值为270万元,其中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前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2024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有确凿证据表明原计提减值的因素消失,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38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库存商品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2024年年末,库存商品甲的可变现净值=380-10=370(万元),未进行减值测试前库存商品甲的账面价值为270(300-30)万元,原计提减值的因素消失,该商品的可变现净值370万元已经大于了最初的账面余额300万元,所以,应将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转回,转回后库存商品甲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30
贷:资产减值损失30

甲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2024年11月20日以每台2000美元的价格从美国某供货商手中购入国际最新型号H商品10台,并于当日支付了相应货款(假定甲公司有美元存款)。至2024年12月31日,已售出H商品2台,国内市场仍无H商品供应,但H商品在国际市场价格已降至每台1950美元。11月20日的即期汇率是1美元=7.8元,12月31日的汇率是1美元=7.9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以及其他因素,甲公司2024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元。
甲公司2024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 000×8×7.8-1 950×8×7.9=1 560(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024年盘亏一批库存商品,该批商品原成本为30万,购入时确认进项税额3.9万元。经核查商品的盘亏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商品霉变(不属于重大会计差错),确认相关责任人赔偿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确认的盘亏净损失对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
本题属于因管理不善引起的存货盘亏(非重大会计差错),存货的进项税额需要作转出的处理,盘亏净损失应计入管理费用,因此对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30+3.9)-5=28.9(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存货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33.9
贷:库存商品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9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借:管理费用28.9
其他应收款5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