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53.5
- B、0
- C、8.03
- D、5.35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500万元的,仍按相关规定执行。本题中设备购置价为600万元,不得税前一次性扣除,可以选择同会计的处理,以计提折旧的方式税前扣除。新购入的固定资产,自投入使用的次月起开始计提折旧。本题是2023年12月购入,于2024年1月起计提折旧。因此,2023年12月准予扣除的数额为0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减=500+(700-100-500)×50%=550(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业务(4)的研发费用: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纳税调减=300×100%=300(万元)。
业务(4)的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1=(8 000+700)×5‰=43.5(万元),扣除限额2=80×60%=48(万元),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80-43.5=36.5(万元)。
业务(5)广告费:广告费扣除限额=(8 000+700)×15%=1 305(万元)<实际发生额1 50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 500-1 305=195(万元)。
业务(4)(5)合计纳税调减68.5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按照100%加计扣除,因此残疾人工资纳税调减50万元。
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400×14%=56(万元)<实际发生额12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0-56=64(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400×8%=32(万元)<实际发生额33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3-32=1(万元)。
拨缴工会经费扣除限额=400×2%=8(万元)<实际发生额18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8=10(万元)。
业务(8)合计纳税调增=64+1+10-50=25(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研发设备600万元,从2024年1月起计算折旧扣除,2023年度不计算折旧扣除。
会计利润=8 000-5 100+700-100-800-1 800-200+150+180-130-200=700(万元)
业务(7):取得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纳税调减150万元。
业务(9):税收滞纳金和补缴高管个人所得税,不得在税前扣除。纳税调增=7+15=22(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700会计利润-550技术转让所得纳税调减-300研发费用纳税调减+36.5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195广告费纳税调增-150国债利息收入纳税调减-50残疾职工工资纳税调减+64职工福利费纳税调增+1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增+10工会经费纳税调增+22税收滞纳金和补缴高管个人所得税纳税调增=-21.5(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选项D错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论”,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以后,政府的投资便开始转向对私人投资起补充作用的方面,公共投资的规模虽有可能减少,但由于这一时期,市场失灵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关键因素,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显然要以公共支出的增长为前提。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本题考查增值税的检查。
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进项税不能抵扣,都计入原材料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销项税额的检查。
企业改变资产用途但未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不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如用于交际应酬、职工奖励或福利、股息分配、对外捐赠等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资产权属未发生改变,除按对外售价计算缴纳增值税外,不用计算销售收入及所得税。
正确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 1 260
贷:库存商品 1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6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目标。
对经济是否增长的评价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在质的方面,对现代国家的经济增长应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角度来衡量。在量的方面,对于衡量社会经济增长状况,一般采用国民收入指标、人口指标、人均占有国民收入指标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来反映。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这里所说“用于其他方面”是指纳税人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以及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