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将对外出租的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办公楼转为自用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 )。
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选项A当选。
甲公司系一家建筑公司。2×23年至2×24年,甲公司发生的与收入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23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项总价款为250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在乙公司自有土地上建造一栋厂房,预计合同总成本为2000万元。工程期限为2年,预计2×24年12月31日竣工。假定该建造服务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甲公司按照累计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履约进度。
资料二:截至2×23年12月31日,工程累计发生成本1200万元。2×23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结算合同价款1000万元,并于当日将收到的价款1000万元存入银行。
资料三:2×24年1月1日,合同双方同意更改厂房设计,合同价款增加600万元,预计总成本增加500万元。
其他资料: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2×23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建造工程的履约进度=1200÷2000×100%=60%;应确认合同收入=2500×60%=1500(万元)
确认收入:
借:合同结算——收入结转1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0
贷:合同履约成本1200
结算合同价款:
借:应收账款1000
贷:合同结算——价款结算1000
实际收到价款: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应收账款1000
甲公司重新计算的履约进度=1200÷(2000+500)×100%=48%
应调整合同收入=(2500+600)×48%-1500=-12(万元)
借:主营业务收入12
贷:合同结算——收入结转12
甲公司原持有乙公司30%的有表决权的股份,对该项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23年,甲公司发生的与股权投资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23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3000万元自非关联方处取得乙公司50%的有表决权的股份,相关手续于当日办理完成。进一步取得股权后,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当日,甲公司原持有的乙公司30%的股权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700万元,损益调整20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上述交易不属于“一揽子”交易。
资料二:2×23年1月1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4500万元(其中股本2500万元,资本公积1000万元,盈余公积250万元,未分配利润75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除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500万元外,乙公司其他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均相等。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资料三:2×23年9月1日,甲公司将一批成本为100万元的商品以15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乙公司将该商品作为存货核算。2×23年12月31日,该批存货已对外出售60%。
资料四:2×23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事项。
其他资料:甲、乙公司均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不考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900+3000=39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39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700
——损益调整200
银行存款3000
合并成本=1800+3000=4800(万元)
商誉=4800-5000×80%=800(万元)
借:股本2500
资本公积(1000+500)1500
盈余公积250
未分配利润750
商誉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4800
少数股东权益(5000×20%)1000
借:营业收入150
贷:营业成本130
存货[(150-100)×(1-60%)]20
2×23年乙公司经调整后的净利润=1000-500÷10=950(万元)
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950×80%=76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760
贷:投资收益760
甲公司2×23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的金额=(5000+950)×20%=1190(万元)
2023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项固定资产,约定合同价款为1000万元,款项分四期支付,每年年初支付250万元。当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第一期款项250万元,为使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另支付专业服务费20万元。假定同类交易的市场实际利率为5%,不考虑其他因素。已知(P/A,5%,3) =2.7232。甲公司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2×22年5月1日,甲公司以800万元的价格购入一项专有技术用于生产M产品,预计使用该专有技术可生产1000万吨M产品,甲公司按照产量法对该专有技术进行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2×22年甲公司实际生产60万吨M产品,当年尚未对外出售。2×23年1月1日,甲公司改变经营战略,将M产品的未来产量调整为800万吨。2×23年甲公司实际生产100万吨M产品。2×23年12月31日,经减值测试,该专有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该专有技术的会计处理中,表述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