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甲公司2023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否产生暂时性差异,若产生暂时性差异需进一步说明差异类型,并编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
判断甲公司2023年12月31日对乙公司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否产生暂时性差异,若产生暂时性差异需进一步说明差异类型,并编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
判断甲公司2023年末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否产生暂时性差异,若产生暂时性差异需进一步说明差异类型,并编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
判断甲公司2023年末该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否产生暂时性差异,并说明理由。
判断甲公司2023年末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否产生暂时性差异,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说明理由。
计算2023年甲公司的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和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判断: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23年末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5240万元;计税基础=5000-5000/40=4875(万元),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65万元(5240-4875),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65×25%=91.25(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9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91.25
判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23年12月31日,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期末公允价值550万元,计税基础为初始取得的成本600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万元(600-550),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25%=12.5(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5
贷:其他综合收益12.5
判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23年12月31日,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计税基础=600-600=0,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0万元(600×25%)。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0
贷:所得税费用150
判断: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理由:2023年12月31日,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为2500万元。税法规定,该款项也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判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理由: 2023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1200/10=1080(万元),计税基础=1200×200%-1200×200%/10=2160(万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1080万元为暂时性差异,但该差异产生于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并非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在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2023年应交所得税=(12000-365+600-1200/10×100%)×25%=3028.75(万元)
2023年递延所得税费用的金额=91.25-150=-58.75(万元)
2023年所得税费用=3028.75-58.75=2970(万元)


甲公司2021年利润表中因该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0×1.5%=15(万元),选项D当选。
本题相关分录如下(单位:万元):
(1)2020年6月9日购入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855
贷:银行存款等 855
(2)2020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9×100-855)45
贷:其他综合收益 45
(3)2021年2月5日宣告并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1000×1.5%)15
贷:投资收益15
借:银行存款等15
贷:应收股利 15
(4)2021年8月21日全部转让
借:银行存款等(8×100)800
盈余公积 (100×10%)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90%) 90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855
——公允价值变动 45
借:其他综合收益 45
贷:盈余公积 (45×10%)4.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90%)40.5



承租人在确定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年限时,若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和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
本题表述正确。

选项ABC均不属于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状况,所以,均不属于日后调整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