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机器设备生产企业,2023年甲公司及其子公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乙公司是一家通信运营企业,是甲公司的子公司。乙公司在过往经营中形成了客户的月通话费用、缴费金额、欠费情况等相关衍生数据,目前利用相关数据资源形成用户画像产品,客户授权金融机构向乙公司查询其个人历史交易情况等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征信支持。由于当时数据治理基础、信息系统建设等限制,乙公司未能准确可靠计量相关数据资源的成本,从而未能将其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
2023年,乙公司同某大型银行签订合同,期限为5年。合同约定,该银行有权在5年内向乙公司查询个人历史交易情况等数据,并向乙公司每年支付费用100万元,同时,按查询人次每人次向乙公司支付费用2元。止于2023年年末,该银行共查阅30万人次。乙公司发生的人工服务成本为16万元。
资料二:2023年2月15日,甲公司同客户签订一份产品销售合同,销售P产品20台,售价为1000万元/台,成本为750万元/台。合同约定:产品有一个月的退货期,若一个月内未退货,客户应于40天内付款,另外每台退货需向客户收取退货费8万元,甲公司预计将支付的退货费用为5万元/台。根据经验,甲公司预计退货率为10%。当日货物发出,客户检测合格并验收入库,甲公司收到客户支付的货款15000万元。
资料三:“锅里捞”火锅有限公司为甲公司控制的子公司。2023年年初,董事会批准了管理层提出的客户忠诚度计划。该客户忠诚度计划为:凡消费达到400元以上的顾客,向其赠送代金券125元,顾客在以后消费时,每元代金券可抵销等价值火锅消费,自授予之日起1年内有效。
2023年“锅里捞”公司销售额为40000万元(不包括客户使用代金券的消费),耗费存货成本为18000万元。全年共赠送代金券12500万元,根据经验,“锅里捞”火锅有限公司预计会有80%的顾客使用代金券进行消费。
当年,顾客使用了7000万元代金券,相应耗费存货成本为3150万元。
资料四:2023年7月1日,甲公司推出一项促销政策:凡购买吊机的客户,未来1年内再次购买本公司其他设备均可以享受30%的折扣,公司估计会有80%的客户在未来购买平均价格为200万元的其他设备。当月,某客户以银行存款购买了甲公司的一台吊机,单独售价为452万元,吊机的生产成本为388万元。
其他资料:本题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本要求共3分。
会计处理原则:乙公司属于向银行授予知识产权许可,由于该相关数据资源具有重大功能,合同要求或客户能够合理预期乙公司将不会从事对该项知识产权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向客户授予许可的性质是向客户提供“使用知识产权”的权利,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同时,企业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并约定按客户实际销售或使用情况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的,特许权使用费采用孰晚的时点确认收入。(1分)
2023.1.1:
借:长期应收款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500(0.5分)
2023.12.31:
借:合同履约成本16
贷:应付职工薪酬16(0.5分)
借:其他业务成本16
贷:合同履约成本16(0.5分)
借:银行存款160
贷:长期应收款100
其他业务收入(30×2)60(0.5分)
本要求共2分。
甲公司应确认的退货负债=20×10%×(1000-8)=1984(万元);
应确认的营业收入=20×1000-1984=18016(万元)。(0.5分)
应收退货成本=20×10%×(750-5)=1490(万元);
应确认的营业成本=20×750-1490=13510(万元)。(0.5分)
借:应收账款5000
银行存款1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8016
预计负债1984(0.5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13510
应收退货成本1490
贷:库存商品15000(0.5分)
本要求共2分。
代金券应分摊的交易价格=40000×12500×80%÷(40000+12500×80%)=8000(万元)
商品应分摊的交易价格=40000-8000=32000(万元)
使用代金券应确认收入金额=[7000÷(12500×80%)]×8000=5600(万元)
借:银行存款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2000
合同负债8000(0.5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18000
贷:库存商品18000(0.5分)
借:合同负债5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600(0.5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3150
贷:库存商品3150(0.5分)
本要求共2分。
未来折扣的单独售价=200×30%×80%=48(万元);
销售吊机应确认的收入=452×[452÷(452+48)]=408.61(万元)。(1分)
借:银行存款452
贷:主营业务收入408.61
合同负债43.39(0.5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388
贷:库存商品388(0.5分)

甲公司2020年至2023年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甲公司持有乙公司40%的股权,能够产生重大影响,2021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账面价值为36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3000万元、损益调整600万元。
2022年6月30日,甲公司同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合同,约定于2023年1月5日以3456万元的价格向其转让所持乙公司30%的股权。股权转让后,剩余10%股权不产生重大影响,甲公司决定对剩余股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2022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900万元,其中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00万元。
2023年1月5日,双方办妥股权转让手续,甲公司收到丙公司支付的股权转让款3456万元。剩余10%股权在当日的公允价值为1150万元。
资料二:202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6000万元取得丁公司80%的股权,投资当时丁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商誉2000万元。
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丁公司净资产增加1400万元,其中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上升400万元。
2021年3月10日,甲公司向丁公司销售A产品一批,售价为1000万元,成本为600万元。至当年年末,丁公司已向集团外销售A产品的60%,销售价为567.89万元。剩余部分形成年末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330万元,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2022年,丁公司将剩余存货全部对外出售。
2023年1月8日,甲公司转让丁公司60%的股权,收取现金7200万元存入银行,转让后甲公司对丁公司的持股比例为20%,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
2023年1月8日,即甲公司丧失对丁公司的控制权日,剩余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甲、丁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假定丁公司一直没有分配现金股利,且不考虑其他因素。
本要求共1分。
2022年6月30日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00×40%)160
贷:投资收益160(1分)
本要求共2分。
会计处理方法: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全部或部分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应当停止权益法核算;对于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剩余权益性投资,应当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那部分权益性投资出售前继续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那部分权益性投资出售后,剩余股权按金融工具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1分)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待售资产282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3000×30%÷40%)2250
——损益调整(760×30%÷40%)570(1分)
本要求共1分。
2022年12月31日(剩余股权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900-400)×10%]50
贷:投资收益50(1分)
本要求共2分。
2023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3456
贷:持有待售资产2820
投资收益636(1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1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3000×10%÷40%)750
——损益调整(760×10%÷40%+50)240
投资收益160(1分)
本要求共4分。
2021年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1000
贷:营业成本(1000-160)840
存货[(1000-600)×40%]160(1分)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70
贷:资产减值损失70(1分)
2022年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60
贷:营业成本160(1分)
借:营业成本7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70(1分)
本要求共2分。
①甲公司个别报表中转让丁公司60%股权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7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6000×60%÷80%)4500
投资收益2700(1分)
②甲公司个别报表中对剩余20%股权改按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00
——其他综合收益80
贷:盈余公积(1000×20%×10%)20
利润分配(1000×20%×90%)180
其他综合收益(400×20%)80(1分)
经上述调整后,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值为1780(6000×20%÷80%+280)万元。
本要求共4分。
①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与商誉之和+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资本公积结转等=(7200+2400)-[(5000+1000+400)×80%+2000]+400×80%=2800(万元)。(1分)
②剩余20%股权账面价值1780万元按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2400万元重新计量,差额计入投资收益。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620
贷:投资收益620(1分)
③从合并报表层面,处置日前丁公司实现的净利润1000万元的60%份额应归属于以前年度,应调整留存收益,同时抵销投资收益。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600
贷:盈余公积(1000×60%×10%)60
未分配利润(1000×60%×90%)540(1分)
④从合并报表层面,丧失控制权时应按全部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的份额结转投资收益。个别报表中追溯确认了其他综合收益的20%份额,在合并报表中应进行抵销,并确认为投资收益。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综合收益80
贷:投资收益80(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