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期末,乙公司个别报表中剩余存货的成本= 900×70% = 630(万元),剩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 440 万元,所以从个别报表的角度考虑,应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 630 - 440 = 190(万元);从合并报表的角度考虑,剩余存货的成本= 700×(1- 30%)= 490(万元),剩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 440 万元,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所以从合并报表的角度考虑,应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 490 - 440 = 50(万元)。因此,综上所述该存货实际发生 50 万元的减值,但却确认了 190 万元的跌价准备,故应抵销存货跌价准备 140(190 - 50)万元。从合并报表的角度考虑,需要冲回个别报表中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4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40
因此,甲公司合并报表中编制调整抵销分录对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为- 140 万元,故对存货的影响金额为 140 万元,选项 B 当选。


合并报表抵销了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交易损益 200 万元,同时,抵销当期多计提的折旧 20(200÷5×6÷12)万元,甲公司 2022 年合并报表中因该事项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0 - 20)×25% = 45(万元),选项 D 当选。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收入 1 800
贷:营业成本 1 600
固定资产 2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贷:所得税费用 5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
贷:销售费用 20
借:所得税费用 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



在 2021 年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3 000 -(500 - 400)×50%]×30% = 885(万元);
在 2022 年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3 500 +(500 - 400)×50%]×30% = 1 065(万元)。
列报项目名称为“固定资产”。
理由:虽然个别财务报表甲公司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但从集团角度出发,该房地产出租给关联方乙公司且其作为行政用办公楼,站在集团的角度并不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的划分条件,故以固定资产进行列示。
①甲公司 2022 年合并财务报表与乙公司股权相关调整抵销分录如下:
a. 内部交易的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120
贷:固定资产 12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3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20÷6÷2)10
管理费用 (120÷6)20
b. 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应收账款 3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30
借:信用减值损失 30
贷:应收账款 30
c. 内部房地产业务的调整抵销分录:
借:固定资产 (600 - 400 - 600÷30)180
贷:投资性房地产 180
借:营业收入 50
贷:营业成本 (600÷30)20
管理费用 30
②对丙公司合并抵销调整分录如下:内部存货逆流交易:因其内部交易逆流产生的损益于 2022 年全部实现,无需编制抵销分录。
③甲公司 2022 年合并财务报表与丁公司股权相关调整抵销分录如下:
a. 调整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 1 200
贷:资本公积 1 200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1 200÷10×5÷12)50
管理费用 (1 200÷10)120
贷: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170
2021 年,丁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 180 - 50 = 130(万元);2022 年,调整后的净利润= 400 - 120 = 280(万元)。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287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30×70%)91
投资收益 (280×70%)196
b. 抵销分录如下:
2022 年,丁公司未分配利润调整后的年初数= 720 + 180 - 50 - 180×10% = 832(万元);未分配利润调整后的年末数= 832 + 400 - 120 - 400×10% = 1 072(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实收资本 10 000
资本公积 1 200
盈余公积 (80 + 180×10% + 400×10%)138
未分配利润 1 072
商誉 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9 000 + 287)9 287
少数股东权益 [(10 000 + 1 200 + 138 + 1 072)×30%]3 723
借:投资收益 [(400 - 120)×70%]196
少数股东损益 [(400 - 120)×30%]84
年初未分配利润 832
贷:提取盈余公积 (400×10%)40
年末未分配利润 1 072









或Ctrl+D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