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2),判断甲公司所持丙公司可转换债券应予确认的金融资产类别,说明理由,并编制与购入、持有丙公司可转换债券相关的会计分录。
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发行的优先股是负债还是权益工具,说明理由,并编制发行优先股的会计分录。
(1)甲公司所持乙公司债券应予确认的金融资产类别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理由:由于甲公司管理乙公司债券的目标是在保证日常流动性需求的同时,维持固定的收益率,该种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所持乙公司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018 年 7 月 1 日: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2018 年 12 月 31 日:
借:应收利息 (5 000×6%×6/12)150
贷:投资收益 150
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200
【提示】根据题干,该债券 2018 年 12 月 31 日的公允价值 5 200 万元是不考虑应收利息时的公允价值,故公允价值变动额为 200(5 200 - 5 000)万元;若该公允价值是考虑了应收利息时的公允价值,则公允价值变动额为 50(5 200 - 5 150)万元。
2019 年 1 月 1 日:
借:银行存款 5 202
投资收益 148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5 0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应收利息 150
借:其他综合收益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甲公司所持丙公司可转换债券应予确认的金融资产类别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理由:由于嵌入了一项转股权,甲公司所持丙公司可转换债券在基本借贷安排的基础上,会产生基于其他因素变动的不确定性(若转股则不满足基本借贷安排),不符合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支付额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应当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019 年 7 月 1 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50
投资收益 15
贷:银行存款 1 065
2019 年 12 月 31 日:
借:应收利息 (10×100×1.5%×6/12)7 .5
贷:投资收益 7 .5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甲公司发行的优先股是权益工具。
理由:①由于本次发行的优先股不设置投资者回售条款,甲公司能够无条件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赎回优先股的合同义务;②由于甲公司有权取消支付优先股当期股息,甲公司能够无条件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支付股息的合同义务;③在发生强制付息事件的情况下,甲公司根据相应的议事机制能够决定普通股股利的支付,因此也就能够无条件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支付股息的合同义务,应将该优先股划分为权益工具。
借:银行存款 (1 000×100 - 3 000)97 000
贷:其他权益工具 97 000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20 年至 2022 年发生的相关交易如下:
(1)2020 年 4 月 1 日,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一笔债券,面值为 2 000 万元,期限为 5 年,票面年利率为 6%,每年 3 月 31 日付息,到期归还最后一期本息。甲公司支付购买价款1 925.66 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 25 万元。根据综合分析,甲公司不存在到期前出售该债券以获利的动机和可能性。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 6.94%。
(2)2021 年年末,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 1 900 万元,但经甲公司综合分析,自初始确认后该债券的信用风险没有显著增加,预计未来该债券的现金流量与初始确认时预计的现金流量相同。
(3)2022 年 4 月 1 日,因乙公司投资失败,为减少损失,甲公司将该债券的 80% 对外出售,取得处置价款为 1 800 万元;并计划择机出售剩余 20% 的债券,剩余债券的公允价值为 450 万元。
其他资料: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应将该债券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初始入账成本= 1 925.66 + 25= 1 950.66(万元)。初始确认债券投资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债权投资——成本 2 000
贷:银行存款 1 950.66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9.34
①该债券为 2020 年 4 月 1 日发行,付息期一年,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属于第一付息期,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属于第二付息期,因此,2020 年年末摊余成本= 1 950.66+(1 950.66×6.94% - 2 000×6%)×9/12 = 1 962.20(万元);2021 年 3 月 31 日摊余成本= 1 950.66 + 1 950.66×6.94% - 2 000×6% = 1 966.04(万元);2021 年年末摊余成本= 1 966.04 + 1 966.04×6.94%×9/12 - 2 000×6%×9/12 = 1 978.37(万元)。
② 2021 年年末不需要计提损失准备。理由:经甲公司综合分析,自初始确认后该债券的信用风险没有显著增加,预计未来该债券的现金流量与初始确认时预计的现金流量相同,说明企业应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相同,不存在差异,不需要计提损失准备。
① 2022 年 3月 31 日摊余成本= 1 966.04 + 1 966.04×6.94% - 2 000×6% = 1 982.48(万元)
处置 80% 部分债券投资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 80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9.34 - 15.38 - 16.44)×80%]14 .02
贷:债权投资——成本 (2 000×80%)1 600
投资收益 214 .02
②剩余 20% 的债券投资不能进行重分类。
理由: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按照规定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但是甲公司仅是持有债券投资的意图发生改变,不属于业务模式变更,不应当对剩余债券投资进行重分类。

2020 年 7 月 10 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以 2 600 万元的价格受让乙公司所持丙公司 2% 股权。同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 2 600 万元;丙公司的股东变更手续办理完成。受让丙公司股权后,甲公司将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020 年 8 月 5 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丁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 100 万股(占丁公司发行在外有表决权股份的 1%),支付价款 2 200 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 1 万元。根据丁公司股票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及管理丁公司股票的业务模式,甲公司将购入的丁公司股票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2020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所持上述丙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为 2 800 万元,所持上述丁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 2 700 万元。
2021 年 5 月 6 日,丙公司股东会批准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共计分配现金股利 500 万元。2021 年 7 月 12 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分配的股利 10 万元。
2021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所持上述丙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为 3 200 万元,所持上述丁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 2 400 万元。2022 年 9 月 5 日,甲公司将所持丙公司 2% 股权予以转让,取得款项 3 300 万元。2022 年12 月 4 日,甲公司将所持上述丁公股票全部出售,取得款项 2 450 万元。
其他资料:(1)甲公司对丙公司和丁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2)甲公司按实现净利润的 10%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3)不考虑税费及其他因素。
2020 年 7 月 10 日: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2 600
贷:银行存款 2 600
2020 年 12 月 31 日: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200
2021 年 5 月 6 日:
借:应收股利 10
贷:投资收益 10
2021 年 7 月 12 日: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股利 10
2021 年 12 月 31 日: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400
贷:其他综合收益 400
2022 年 9 月 5 日:
借:银行存款 3 300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2 600
——公允价值变动 600
盈余公积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
借:其他综合收益 600
贷:盈余公积 6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40
2020 年 8 月 5 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 200
投资收益 1
贷:银行存款 2 201
2020 年 12 月 31 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
2021 年 12 月 31 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2022 年 12 月 4 日:
借:银行存款 2 4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 2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投资收益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