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计算 2020 年年末、2021 年年末甲公司该项债权投资的摊余成本。判断 2021 年年末是否需要确认信用风险损失准备,说明理由。
编制 2022 年 4 月 1 日出售部分债券投资的会计分录;判断是否需要对剩余 20% 的债券投资进行重分类,并说明理由。
甲公司应将该债券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初始入账成本= 1 925.66 + 25= 1 950.66(万元)。初始确认债券投资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债权投资——成本 2 000
贷:银行存款 1 950.66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9.34
①该债券为 2020 年 4 月 1 日发行,付息期一年,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属于第一付息期,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属于第二付息期,因此,2020 年年末摊余成本= 1 950.66+(1 950.66×6.94% - 2 000×6%)×9/12 = 1 962.20(万元);2021 年 3 月 31 日摊余成本= 1 950.66 + 1 950.66×6.94% - 2 000×6% = 1 966.04(万元);2021 年年末摊余成本= 1 966.04 + 1 966.04×6.94%×9/12 - 2 000×6%×9/12 = 1 978.37(万元)。
② 2021 年年末不需要计提损失准备。理由:经甲公司综合分析,自初始确认后该债券的信用风险没有显著增加,预计未来该债券的现金流量与初始确认时预计的现金流量相同,说明企业应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合同现金流量相同,不存在差异,不需要计提损失准备。
① 2022 年 3月 31 日摊余成本= 1 966.04 + 1 966.04×6.94% - 2 000×6% = 1 982.48(万元)
处置 80% 部分债券投资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 80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49.34 - 15.38 - 16.44)×80%]14 .02
贷:债权投资——成本 (2 000×80%)1 600
投资收益 214 .02
②剩余 20% 的债券投资不能进行重分类。
理由: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按照规定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但是甲公司仅是持有债券投资的意图发生改变,不属于业务模式变更,不应当对剩余债券投资进行重分类。





下列关于内部研发无形资产的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