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计算3 个方案的税前营业利润,并据以选择最优方案。
基于要求(2)的结果,依次回答公司领导提出的三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A 产品的变动成本= 1 220×70% = 854(万元)
A 产品的边际贡献= 1 220 - 854 = 366(万元)
B 产品的变动成本= 560×40% = 224(万元)
B 产品的边际贡献= 560 - 224 = 336(万元)
企业固定成本总额=(1 260 - 854)+(440 - 224)= 622(万元)
方案一的税前营业利润= 336 - 622 = -286(万元)
方案二的税前营业利润= 560×(1 + 80%)×(1 - 40%)- 622 = -17.2(万元)
方案三的税前营业利润= 80 + 560×10%×(1 - 40%)- 50÷5 = 103.6(万元)
方案三的税前营业利润最大,应选择方案三。
①如果采用方案三,2020 年公司的税前营业利润将达到 103.6 万元,所以 2020 年公司税前营业利润能达到 100 万元。
② A 产品能提供正的边际贡献,所以不能停产 A 产品。
③添置设备后,税前营业利润由 80 万元增长到 103.6 万元,所以增产能增利。






(2021)甲公司是一家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农业植保无人机。3 款主力机型分别是X、Y 和Z,这3 种机型的制造都需要使用同一台生产设备,该设备是关键约束资源,年加工能力8 000 小时,年固定成本总额304 000 千元。假设X、Y 和Z 种机型均当年生产、当年销售,年初、年末没有存货。2021 年相关资料如表16-10 所示。
X 机型无人机的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30 - 18)÷0.2 = 60(千元 / 小时)
Y 机型无人机的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39 - 27)÷0.3 = 40(千元 / 小时)
Z 机型无人机的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20 - 13)÷0.1 = 70(千元 / 小时)
根据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的大小,应优先安排生产 Z 机型无人机,生产数量为 16 000 台;然后生产 X 机型无人机,生产数量为 20 000 台;最后生产 Y 机型无人机,生产量= (8 000 - 16 000×0.1 - 20 000×0.2)÷0.3 = 8 000(台)。
税前经营利润总额=(30 - 18)×20 000 +(39 - 27)×8 000 +(20 - 13)×16 000 - 304 000 = 144 000(千元)
设 X 机型的最低售价是 P 千元,则:
(P - 18)×40 000 - 304 000 = 144 000
解得:P = 29.2(千元)
设税前经营利润总额下降 100%(税前经营利润总额= 0)时的单位售价为 P,则:
(P - 18)×40 000 - 304 000 = 0
解得:P = 25.6(元)
售价变动率=(25.6 - 29.2)÷29.2 = -12.33%
税前经营利润总额对单位售价的敏感系数= -100%÷(-12.33%)= 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