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计算3 个方案的税前营业利润,并据以选择最优方案。
基于要求(2)的结果,依次回答公司领导提出的三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A 产品的变动成本= 1 220×70% = 854(万元)
A 产品的边际贡献= 1 220 - 854 = 366(万元)
B 产品的变动成本= 560×40% = 224(万元)
B 产品的边际贡献= 560 - 224 = 336(万元)
企业固定成本总额=(1 260 - 854)+(440 - 224)= 622(万元)
方案一的税前营业利润= 336 - 622 = -286(万元)
方案二的税前营业利润= 560×(1 + 80%)×(1 - 40%)- 622 = -17.2(万元)
方案三的税前营业利润= 80 + 560×10%×(1 - 40%)- 50÷5 = 103.6(万元)
方案三的税前营业利润最大,应选择方案三。
①如果采用方案三,2020 年公司的税前营业利润将达到 103.6 万元,所以 2020 年公司税前营业利润能达到 100 万元。
② A 产品能提供正的边际贡献,所以不能停产 A 产品。
③添置设备后,税前营业利润由 80 万元增长到 103.6 万元,所以增产能增利。





901 订单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 16-14 所示。
计算说明(部分):
①对于 901 订单:
本月实际耗用直接材料= 178 000(元)
本月直接人工费用= 154 000×[5 280÷(7 040 + 5 280)] = 66 000(元)
本月制造费用= 113 000×[6 000÷(8 125 + 6 000)] = 48 000(元)
② N 副产品的总价值= 500×(10.8 - 2)= 4 400(元)
考虑的因素有相关成本和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只包括进一步深加工所需的追加成本; 相关收入是加工后出售和直接出售的收入之差。通常采用差量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差额利润进行决策,当差额利润大于零时,可以进一步加工。
差额利润=相关收入-相关成本=(15 - 10.8)-相关成本> 0 相关成本< 4.2(元)
所以甲公司可以接受的最高深加工成本是每千克 4.2 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