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量为基础的完全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只对变动成本进行分配
  • B.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按部门归集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
  • C.作业成本法的直接成本计算范围要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范围小
  • D.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不便于实施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 B,D
答案解析: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只是分配方法不同,选项A不当选。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异,只是直接成本的范围比传统成本计算的要大,凡是便于追溯到产品的材料、人工和其他成本都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尽量减少不准确的分摊。选项C不当选。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第十四章 奇兵制胜(章节练习)(2024)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

甲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成本,对于产品检验作业,其每次检验的时间耗用量不同, 但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却相等,则在侧重于降低成本的管理思维下,该作业的计量单位的最佳选择是(  )。

  • A.资源动因
  • B.业务动因
  • C.持续动因
  • D.强度动因
答案解析
答案: C
答案解析:持续动因的假设前提是执行作业的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是相等的。对于产品检验作业,当每次检验的时间耗用量不同,但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却相等的情况下,应该采用持续动因作为分配的基础。选项C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不定项选择题]当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采用传统成本法可能导致的结果有(  )。
  • A.夸大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 B.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 C.缩小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 D.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答案解析
答案: B,D
答案解析: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通常以产量(或直接人工工时)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基础,产量高的产品承担了更高的间接成本,产量低的产品承担了更少的间接成本。因此,当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选项B、D 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某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品种繁多,间接成本比重较高,成本会计人员试图推动该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下列理由中适合用于说服管理层的有(  )。
  • A.使用作业成本信息有利于价值链分析
  • B.通过作业管理可以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 C.使用作业成本法可提高成本分配准确性
  • D.使用作业成本信息可以提高经营决策质量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分析概念一致,可以为其提供信息支持,进而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选项A当选;作业成本法能够从成本动因上改进成本控制,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选项B当选;作业成本法减少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决策的误导,使得成本计算更加准确,选项C当选;准确的成本信息,可以提高经营决策的质量,包括定价决策、扩大生产规模、放弃产品线等经营决策,选项D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一般而言,制造企业的下列各项作业中,属于非增值作业的有(  )。
  • A.等待作业
  • B.返工作业
  • C.废品处理作业
  • D.次品处理作业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一般而言,在一个制造企业中,非增值作业有:等待作业、材料或者在产品堆积作业、产品或者在产品在企业内部迂回运送作业、废品清理作业、次品处理作业、返工作业、无效率重复某工序作业、由于订单信息不准确造成没有准确送达需要再次送达的无效率作业等。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2019)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生产A、B 两种产品。生产车间有两台设备,其中,一台属于高端智能制造设备,另一台属于手工加工设备。A、B 产品均需先后经过智能制造和手工加工两道作业工序方可完成。A 产品主要由智能制造设备完成,B 产品主要由手工加工设备完成。原材料均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公司现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制造费用按照实际分配率分配,先按车间归集,再按直接人工工资比例分配计入产品成本。2019 年9 月生产成本相关资料如下:

(1)本月生产量如表14-27 所示。

(2)传统成本计算法下A、B 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14-28、表14-29 所示。

(3)产品毛利如表14-30 所示。

目前,A 产品供不应求,B 产品滞销。公司销售经理建议A 产品提价,B 产品降价,以提高公司获利能力。生产经理认为制造费用大部分由智能制造设备引起,按直接人工工资比例分配导致A、B 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应采用作业成本法按实际分配率对制造费用分配进行优化,从而为调价提供可靠的成本数据。公司财务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对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识别出三项作业,分别是设备检修作业、智能制造作业和手工加工作业。设备检修作业负责对智能制造设备、手工加工设备进行检修,作业动因是检修次数;智能制造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机器工时;手工加工作业的作业动因是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不再单列成本项目,被归入相应作业成本库。相关资料如下:

(1)月末在产品。

A 在产品40 件,全部处于智能制造阶段,尚未进入手工加工阶段,平均完成智能制造作业的50%;B 在产品50 件,智能制造作业全部完成,手工加工作业平均完成60%。

(2)作业成本如表14-31 所示。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作业成本分配如表 14-47 所示。

计算说明: 

设备检修作业成本分配率= 72 000÷6 = 12 000(元 / 次) 

设备检修作业应分配给智能制造作业的成本= 12 000×5 = 60 000(元) 

设备检修作业应分配给手工加工作业的成本= 12 000×1 = 12 000(元) 

智能制造作业成本分配率=(53 000 + 60 000)÷500 = 226(元 / 小时) 

智能制造作业应分配给 A 产品的作业成本= 226×350 = 79 100(元) 

智能制造作业应分配给 B 产品的作业成本= 226×150 = 33 900(元) 

手工加工作业成本分配率=(220 000 + 12 000)÷250 = 928(元 / 小时) 

手工加工作业应分配给 A 产品的作业成本= 928×20 = 18 560(元) 

手工加工作业应分配给 B 产品的作业成本= 928×230 = 213 440(元)

[要求2]
答案解析:

A 产品、B 产品成本计算如表 14-48、表 14-49 所示。

计算说明(部分): 

①智能制造作业: 

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40×50% = 20(件) 

单位成本= 79 100÷(80 + 20)= 791(元 / 件) 

完工产品成本= 791×80 = 63 28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 791×20 = 15 820(元) 

②手工加工作业: 

月末在产品成本= 0 

单位成本= 18 560÷80 = 232(元 / 件) 

完工产品成本= 232×80 = 18 560(元) 

【提示】A 在产品 40 件,全部处于智能制造阶段,尚未进入手工加工阶段,故在产品(约当产量= 40×50% = 20 件)仅分配智能制造作业,不分配手工加工作业。

计算说明(部分): 

①智能制造作业: 

单位成本= 33 900÷(50 + 50)= 339(元 / 件) 

完工产品成本= 339×50 = 16 95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 339×50 = 16 950(元) 

②手工加工作业: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50×60% = 30(件) 

单位成本= 213 440÷(50 + 30)= 2 668(元 / 件) 

完工产品成本= 2 668×50 = 133 4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 2 668×30 = 80 040(元)

 【提示】B 在产品 50 件,智能制造作业全部完成,手工加工作业平均完成 60%,在分配智能制造作业时,按50件分摊作业成本;在分配手工加工作业时,按照约当产量30件(50×60%) 分摊作业成本。

[要求3]
答案解析:

因为A产品单位成本 1 148 元大于目前的单位售价 1 000 元,所以A产品定价不合理。 B产品单位成本 3 407元低于原来的单位售价 3 600 元,所以B产品定价合理。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