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材料的标准价格= 28.5÷(1 - 5%)= 30(元 / 千克)
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数量)× 标准价格
=(6 500 - 500×12)×30 = 15 000(元)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
=(130 000÷6 500 - 30)×6 500 =- 65 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15 000 - 65 000 =- 50 000(元)
【提示】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也可直接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130 000 - 500×12 ×30 = -50 000(元)。该方法常用于检验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的计算是否正确。
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
=(2 000 - 500×5)×60 =- 30 000(元)
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实际工时
=(160 000÷2 000 - 60)×2 000 = 40 000(元)
直接人工成本总差异=- 30 000 + 40 000 = 10 000(元)

单位产品标准工时=(1.4 + 0.3 + 0.22)÷(1 - 4%)= 2(小时 / 件)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0÷2 = 5(元 / 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 600 - 12 000×2)×5 = -12 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0 160÷21 600 - 5)×21 600 = 2 16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6÷2 = 8(元 / 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50 000 - 10 000×2×8 = 90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0 000×2 - 12 000×2)×8 = -32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50 000 - 10 000×2×8 = 90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力差异=(10 000×2 - 21 600)×8 = -12 8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 600 - 12 000×2)×8 = -19 200(元)

(2019)甲公司下属乙部门生产A 产品,全年生产能力1 200 000 机器工时,单位产品标准机器工时120 小时,2018 年实际产量11 000 件,实际耗用机器工时1 331 000 小时。
2018 年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标准消耗10 千克/ 件,标准价格22 元/ 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预算3 600 000 元;
(3)固定制造费用预算2 160 000 元。
2018 年完全成本法下的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1)直接材料实际耗用121 000 千克,实际价格24 元/ 千克;
(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4 126 100 元;
(3)固定制造费用实际2 528 900 元。
该部门作为成本中心,一直采用标准成本法控制成本和考核业绩。最近,新任部门经理提出,按完全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考核业绩不合理,建议公司调整组织结构,将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合并为事业部,采用部门可控边际贡献考核经理业绩。目前,该产品年销售10 000 件,每件售价1 000 元。经分析,40% 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可控成本,60% 的固定制造费用为部门不可控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3 600 000÷1 200 000 = 3(元 / 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2 160 000÷1 200 000 = 1.8(元 / 小时)
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需分摊至实际产量中,所以:
A 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单位直接材料+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
= 10×22 + 3×120 + 1.8×120 = 796(元)
A 产品的单位实际成本= 121 000÷11 000×24 + 4 126 100÷11 000 + 2 528 900÷11 000
= 869(元)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24 - 22)×121 000 = 242 000(元)(U)
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121 000 - 11 000×10)×22 = 242 000(元)(U)
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分配率= 4 126 100÷1 331 000 = 3.1(元 / 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3.1 - 3)×1 331 000 = 133 100(元)(U)
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差异=(1 331 000 - 11 000×120)×3 = 33 000(元)(U)
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2 528 900 - 2 160 000 = 368 900(元)(U)
固定制造费用的闲置能力差异= 2 160 000 - 1 331 000×1.8 = -235 800(元)(F)
固定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1 331 000 - 11 000×120)×1.8 = 19 800(元)(U)
【提示】本小问为第十八章责任会计内容,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销售收入-部门变动成本总额-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121 000×24 + 4 126 100)÷11 000 = 639.1(元 / 件)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1 000 - 639.1)×10 000 - 2 528 900×40% = 2 597 44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