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甲公司外购零部件的经济订货量、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外购零部件的全年总 成本。
计算甲公司自制零部件的经济生产批量、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自制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加工设备在设备使用期内按平均年成本法分摊设备成本)
判断甲公司应该选择外购方案还是自制方案,并说明原因。
外购零部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100×10% = 10(元)
外购零部件的经济订货批量= 120(件)
外购零部件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 1 200(元)
外购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 100×3 600 + 1 200 = 361 200(元)
自制零部件的单位变动成本= 50 + 100×0.1 = 60(元)
自制零部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60×10% = 6(元)
每日耗用量= 3 600÷360 = 10(件)
自制零部件的经济生产批量= 1 200(件)
自制零部件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 2 400(元)
设备使用期内的平均年成本= 100 000÷(P/A,10%,5)= 100 000÷3.7908 = 26 379.66(元)
自制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 60×3 600 + 2 400 + 25 000×4 + 26 379.66 = 344 779.66(元)



甲公司目前处于生产经营的旺季,资产总额为 20 000 万元,其中长期资产为 8 000 万元, 流动资产为 12 000 万元。短期金融负债为 7 200 万元,则甲公司目前的易变现率为( )。

甲公司根据存货模式确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20 000 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 8%。在最 佳现金持有量下,该公司与现金持有量相关的总成本为( )元。
方法一:在存货模式下,达到最佳现金持有量时,机会成本等于交易成本,即与现金持有量相关的现金使用总成本应为机会成本的 2 倍。机会成本= 20 000÷2×8% = 800
(元),所以,与现金持有量相关的现金使用总成本= 2×800 = 1 600(元)。方法二:
最佳现金持有量= 20 000(元),2×T×F = 32 000 000
(元),最小相关总成本
= 1 600(元)。

由于短期金融负债大于波动性流动资产,所以可以判断该企业采用的是激进型营运资本筹资策略,选项 A 不当选;激进型筹资策略下稳定性流动资产部分来源于长期资金, 选项 B 不当选;激进型筹资策略下短期金融负债不但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还解决部分长期性资产的资金需要,选项 C 当选;在营业低谷时激进型营运资本筹资策略的易变现率小于1,选项D当选。

甲公司生产并销售某种产品,目前采用现金销售政策,年销售量 180 000 件,产品单价 10 元, 单位变动成本 6 元,年平均存货周转次数(按营业成本计算)为 3 次。
为了扩大销售量,甲公司拟将目前的现销政策改为赊销并提供一定的现金折扣,信用政策 为“2/10,n/30”,改变信用政策后,年销售量预计提高 12%,预计 50% 的客户(按销售量计算,下同)会享受现金折扣优惠,40% 的客户在 30 天内付款,10% 的客户平均在信用期满后 20 天付款,收回逾期应收账款发生的收账费用为逾期金额的 3%,存货周转次数保持不变,应付账款年平均余额将由目前的 90 000 元增加至 110 000 元。
等风险投资的必要报酬率为 15%,一年按 360 天计算,假设存货不存在其他成本。
边际贡献增加额= 180 000×12%×(10 - 6)= 86 400(元)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额= 180 000×(1 + 12%)×10×2%×50% = 20 160(元)
平均收账天数= 10×50% + 30×40% + 50×10% = 22(天)
变动成本率= 6÷10 = 60%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额= [180 000×(1 + 12%)×10÷360]×22×60%×15%
= 11 088(元)
增加的收账费用= 180 000×(1 + 12%)×10×10%×3% = 6 048(元)
增加的存货余额= 180 000×6÷3×12% = 43 200(元)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额= 43 200×15% = 6 480(元)
节约的应付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110 000 - 90 000)×15% = 3000(元)
改变信用政策引起的税前损益变化= 86 400 - 20 160 - 11 088 - 6 048 - 6 480 + 3 000 = 45 624(元)
因为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 0,所以改变信用政策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