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持有量的上限 H = 3R - 2L = 3×40 - 2×10 = 100(万元),现金持有量的下限为 10 万元;持有的现金余额位于上下限之内,则不需要进行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如果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进行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使现金持有量返回至 40 万元。


根据“5C”系统,在确定信用标准时,应掌握客户能力方面的信息。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 客户“能力”的是( )。
所谓“5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 能力指顾客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所以主要指短期偿债能力。选项 A 是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甲公司全年销售额为 720 万元(一年按 360 天计算),信用政策是“1/20,n/30”,平均 有 60% 的顾客(按销售额计算)享受现金折扣优惠,没有顾客逾期付款。甲公司应收账款的年平均余额是( )万元。
平均收现期= 20×60% + 30×40% = 24(天),应收账款年平均余额=日销售额 × 平均收现期= 720÷360×24 = 48(万元)。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 I* = Q*÷2×U,其中:可以看出,存货需求量增加、单位订货成本增加、存货单价增加都会使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增加,而单位储存变动成本增加会使经济订货量降低,从而使占用资金减少。

(2020)甲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生产需要使用 X 零件。该零件单价 5 元,全年需求量 72 000 件(一年按 360 天计算)。一次订货成本 250 元,单位储存成本 1 元 / 年, 单位缺货成本为 0.5 元。
零件集中到货,从订货至到货需要 5 天,正常到货概率为 100%。在 5 日交货期内,甲公司零件需求量及其概率如表 11-15 所示。
如果设置保险储备,以每天平均需求量为最小单位。
经济订货量== 6 000(件)
年订货次数= 72 000÷6 000 = 12(次)
与批量相关的年存货总成本= 6 000(元)
每天消耗量= 72 000÷360 = 200(件)
送货期内平均需求量= 200×5 = 1 000(件)
设置 0 件保险储备:
缺货量=(1 200 - 1 000)×30% +(1 400 - 1 000)×20% = 14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 140×12×0.5 + 0 = 840(元)
设置 200 件保险储备:
再订货点= 200×5 + 200 = 1 200(件)
缺货量=(1 400 - 1 200)×20% = 4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 40×12×0.5 + 200×1 = 440(元)
设置 400 件保险储备:
再订货点= 200×5 + 400 = 1 400(件)
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 0 + 400×1 = 400(元)
当设置 400 件保险储备时,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最低,因此最佳保险储备量为 400 件。

甲公司是一家机械加工企业,产品生产需要某种材料,年需求量为 720 吨(一年按 360 天 计算)。该公司材料采购实行供应商招标制度,年初选定供应商并确定材料价格,供应商根据甲公司指令发货,运输费由甲公司承担。目前有两个供应商方案可供选择,相关资料如下:
方案一:选择A供应商,材料价格为每吨3 000元,每吨运费100元,每次订货还需支付返空、 路桥等固定运费 500 元。材料集中到货,正常情况下从订货至到货需要 10 天,正常到货的概率为 50%,延迟 1 天到货的概率为 30%,延迟 2 天到货的概率为 20%。当材料缺货时, 每吨缺货成本为 50 元。如果设置保险储备,以一天的材料消耗量为最小单位。材料单位储存成本为 200 元 / 年。
方案二:选择当地 B 供应商,材料价格为每吨 3 300 元,每吨运费 20 元,每次订货还需支付固定运费 100 元。材料在甲公司指令发出当天即可送达,但每日最大送货量为 10 吨。 材料单位储存成本为 200 元 / 年。
①经济订货量= 60(吨)
【提示】运费是每吨材料的运费,而不是按订货次数发生的运费,故不构成单位订货变动成本,应当计入材料的购置成本中。
②日需求量= 720÷360 = 2(吨)
最佳订货次数= 720÷60 = 12(次)
不设置保险储备:
缺货成本+保险储备=(2×30% + 2×2×20%)×50×12 + 0 = 840(元)
设置保险储备为 2 吨:
缺货成本+保险储备= 2×20%×50×12 + 2×200 = 640(元)
设置保险储备为 4 吨:
缺货成本+保险储备= 0 + 4×200 = 800(元)
当设置 2 吨保险储备时的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和最低,最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为 2 吨。
③与经济订货量相关的成本= 12 000(元)
购置成本= 720×(3 000 + 100)= 2 232 000(元)
方案一的总成本= 12 000 + 2 232 000 + 640 = 2 244 640(元)
经济订货量= 30(吨)
与经济订货量相关的成本= 4 800(元)
购置成本= 720×(3 300 + 20)= 2 390 400(元)
方案二的总成本= 4 800 + 2 390 400 = 2 395 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