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比企业修正平均市销率= 0.8÷(4%×100)= 0.2,目标企业每股股权价值 =可比企业修正平均市销率 × 目标企业预期营业净利率 ×100× 目标企业每股营业收入 = 0.2×5%×100×40 = 40(元)。



F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电生产企业,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多年。该公司正在考虑在北京建立一个工厂,生产某一新型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F公司在2年前曾在北京以600万元购买了一块土地(假设不进行摊销)的使用权,原打算建立北方区配送中心,后来由于收购了一个物流企业,解决了北方地区产品配送问题,便取消了配送中心的建设项目。公司现计划在这块土地上兴建新的工厂,目前该土地的评估价值为800万元。
(2)预计建设工厂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000万元。该工程将承包给另外的公司,工程款在完工投产时一次付清,即可以将建设期视为零。另外,工厂投产时需要增加营运资本600万元。
该工厂投入运营后,每年生产和销售40万台产品,售价为200元/台,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50元;预计每年发生固定成本(含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500万元。
(3)由于该项目的风险比目前公司的平均风险高,管理当局要求项目的报酬率比公司当前的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高出2个百分点。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4%,预期市场风险溢价为8%。该项目所需资金按公司当前的负债和权益的市场价值比例筹集,并可以忽略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费用。
(4)该公司目前的资本来源状况如下:负债的主要项目是公司债券,该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0%,每年付息,5年后到期,面值1000元/张,共100万张,每张债券的当前市价1050元;股东权益的主要项目是普通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共10000万股,市价24.5元/股,贝塔系数为1。其他资本来源项目可以忽略不计。
(5)该工厂(包括土地)在运营5年后将整体出售,预计出售价格为700万元。假设投入的营运资本在工厂出售时可全部收回。公司平均所得税税率为25%,除所得税外不考虑其他税费。新工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8年(净残值为零),土地不提取折旧。
已知:(P/A,9%,5)=3.8897,(P/F,9%,5)=0.6499,(P/A,8%,5)=3.9927,(P/F,8%,5)=0.6806,(P/A,12%,5)=3.6048,(P/F,12%,5)=0.5674。
要求:
①债券税后资本成本的计算
设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K,则:
1050=1000×10%×(P/A,K,5)+1000×(P/F,K,5)
当K=9%时:
1000×10%×(P/A,9%,5)+1000×(P/F,9%,5)
=100×3.8897+1000×0.6499=1038.87(元)
当K=8%时:
1000×10%×(P/A,8%,5)+1000×(P/F,8%,5)
=100×3.9927+1000×0.6806=1079.87(元)
利用插值法解得:K=8.73%
债券税后资本成本=8.73%×(1-25%)=6.55%
②股权资本成本=4%+1×8%=12%
③债券市场价值权重=1050×100/(1050×100+24.5×10000)=0.3
④股权市场价值权重=24.5×10000/(1050×100+24.5×10000)=0.7
⑤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6.55%×0.3+12%×0.7=10.37%
根据要求,最后结果精确到百分位,故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为10%
由于该项目的风险比目前公司的平均风险高,管理当局要求项目的报酬率比公司当前的加权平均税后资本成本高出2个百分点。
故项目评价使用的含有风险的折现率=10%+2%=12%
初始净投入=土地投入+固定资产投资+营运资本投资=[800-(800-600)×25%]+2000+600=3350(万元)。
【提示】土地初始投资需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所以土地初始净投入=[800-(800-600)×25%]=750(万元)。
项目的年营业现金毛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40×(200-150)-500]×(1-25%)+2000/8=1375(万元)。
【提示1】固定成本包含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而制造费用又包含了厂房的折旧。
【提示2】题干注明新工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8年(净残值为零),土地不提取折旧。
该项目的净现值 NPV=1375×(P/A,12%,5)+1462.5×(P/F,12%,5)-3350=1375×3.6048+1462.5×0.5674-3350=2436.42(万元)

甲上市公司(承租方)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协议。租赁资产的购置成本为 1 400 万元, 税法折旧年限为 10 年,会计折旧年限为 14 年;税法和会计上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率均为 0。该项租赁条件是:租期 7 年,每年租金 250 万元(现值是 1 400 万元),于年末支付。租赁期内不得退租,租赁期满时设备所有权不转让。此外,甲公司还支付了相关的手续费 50 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关于该租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计税基础= 250×7 + 50 = 1 800(万元),每年折旧= 1 800÷10 = 180(万元), 折旧抵税的现金流量= 180×25% = 45(万元)。选项 A、D 当选。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选项 B 不当选;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存货资金占用信息,选项 D 不当选。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下设一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 两种产品。A、B 产品分别由不同的班组加工,领用不同的材料。A 产品有A-1、A-2 和A-3 三种型号,加工工艺、耗用材料基本相同;B 产品有B-1 和B-2 两种型号,加工工艺、耗用材料基本相同。
公司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A、B 产品,制造费用按当月定额工时在A、B 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公司先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再在同一产品不同型号之间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均采用定额比例法。
2021 年7 月相关资料如下:
(4)本月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制造费用942 000元。
(5)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6)月末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和定额工时。
计算说明(部分):
分配率= 942 000÷47 100 = 20(元 / 小时)
A 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 20×23 000 = 460 000(元)
B 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 20×24 100 = 482 000(元)
计算说明(部分):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 1 500×1 000 + 800×2 000 + 400×400 = 3 260 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 4 714 500÷(3 260 000 + 1 230 000)= 1.05(元 / 件)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1.05×3 260 000 = 3 423 0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1.05×1 230 000 = 1 291 500(元)
完工产品定额工时= 1 000×8 + 2 000×6 + 400×4 = 21 600(小时)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619 200÷(21 600 + 4 200)= 24(元 / 小时)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成本= 24×21 600 = 518 4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 24×4 200 = 100 8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 490 200÷(21 600 + 4 200)= 19(元 / 小时)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 19×21 600 = 410 400(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 19×4 200 = 79 800(元)
A 产品的完工成本= 3 423 000 + 518 400 + 410 400 = 4 351 800(元)
A 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成本= 1 291 500 + 100 800 + 79 800 = 1 472 100(元)
计算说明(部分):
A-1 单位实际直接材料成本=材料定额 × 直接材料分配率= 1 500×1.05 = 1 575(元 / 件)
A-1 单位实际直接人工成本=工时定额 × 直接人工分配率= 8×24 = 192(元 / 件)
A-1 单位实际制造费用成本=工时定额 × 制造费用分配率= 8×19 = 152(元 / 件)
A-1 单位实际成本= 1 575 + 192 + 152 = 1 919(元 / 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