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季度优先股折现率为 r,则(1 + r)4 - 1 = 10%,r = 2.41%,每股优先股 价值= 2÷2.41% = 82.99(元)。



(2020)甲公司是一家医疗行业投资机构,拟对乙医院进行投资。乙医院是一家营利性门诊医院,其营业收入为门诊收入,营业成本包括医生及护士薪酬、药品材料成本等。近年来乙医院发展态势良好,甲公司拟于 2020 年年末收购其 100% 股权。目前,甲公司已完成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拟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法估计乙医院价值。相关资料如下:
(1)乙医院 2018 ~ 2020 年主要财务报表数据如表 7-22 所示。
乙医院近 3 年的经营营运资本及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周转率情况如表 7-23 所示。
2020 年 12 月 31 日,乙医院长期借款账面价值 8 000 万元,合同年利率 6%,每年末付息; 无金融资产及其他金融负债。
(2)甲公司预测,乙医院 2021 ~ 2022 年门诊量将在 2020 年基础上每年增长 6%,2023 年及以后年度门诊量保持 2022 年水平不变;2021 ~ 2022 年单位门诊费将在 2020 年基础上每年增长 5%,2023 年及以后年度将按 3% 稳定增长。营业成本及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经营营运资本周转率、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周转率将保持 2018 ~ 2020 年算术平均水平不变。 所有现金流量均发生在年末。
(3)2020 年末资本市场相关信息如表 7-24 所示。
乙医院可比上市公司信息如表 7-25 所示。
(4)假设长期借款市场利率等于合同利率。平均风险股票报酬率 10.65%。企业所得税税 率 25%。
β 权益= 1×[1 + 80%×(1 - 25%)] = 1.6
乙医院的股权资本成本= 1.6×(10.65% - 4.4%)+ 4.4% = 14.4%
【提示】应选用长期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所以无风险利率为 4.4%。
乙医院的税后债务资本成本= 6%×(1 - 25%)= 4.5%
乙医院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4.5%×80%÷(100% + 80%) + 14.4%×100%÷(100% + 80%)= 10%
平均经营营运资本周转率=(9 + 11 + 10)÷3 = 10(次)
平均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周转率=(1.9 + 2.0 + 2.1)÷3 = 2(次)
净经营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 1/ 平均经营营运资本周转率+ 1/ 平均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周 转率= 1/10 + 1/2 = 60%
税后经营净利率= [(26 600 - 19 000 - 2 280)×(1 - 25%)÷26 600 +(30 000 - 21 000 - 2 700)×(1 - 25%)÷30 000 +(33 600 - 24 000 - 3 216)×(1 - 25%)÷33 600]÷3 = 15%
乙医院实体价值计算如表 7-32 所示。
计算说明(部分):
2021 年营业收入= 33 600×(1 + 6%)×(1 + 5%)= 37 396.8(万元)
2020 年税后经营净利润=(5 904 + 480)×(1 - 25%)= 4 788(万元)
2021 年税后经营净利润= 37 396.8×15% = 5 609.52(万元)
2021 年净经营资产增加= 37 396.8×60% -(33 600÷10 + 33 600÷2.1)= 3 078.08(万元)
2022 年净经营资产增加= 41 622.64×60% - 37 396.8×60% = 2 535.50(万元)
2020 年年末公司的实体价值= 2 301.33 + 3 064.21 + 4 268.5 + 5 681.49×(1 + 3%)÷(10% - 3%)×0.7513 = 72 442.02(万元)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选项 B 不当选;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存货资金占用信息,选项 D 不当选。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下设一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 两种产品。A、B 产品分别由不同的班组加工,领用不同的材料。A 产品有A-1、A-2 和A-3 三种型号,加工工艺、耗用材料基本相同;B 产品有B-1 和B-2 两种型号,加工工艺、耗用材料基本相同。
公司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A、B 产品,制造费用按当月定额工时在A、B 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公司先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再在同一产品不同型号之间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均采用定额比例法。
2021 年7 月相关资料如下:
(4)本月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制造费用942 000元。
(5)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6)月末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和定额工时。
计算说明(部分):
分配率= 942 000÷47 100 = 20(元 / 小时)
A 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 20×23 000 = 460 000(元)
B 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 20×24 100 = 482 000(元)
计算说明(部分):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 1 500×1 000 + 800×2 000 + 400×400 = 3 260 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 4 714 500÷(3 260 000 + 1 230 000)= 1.05(元 / 件)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1.05×3 260 000 = 3 423 0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1.05×1 230 000 = 1 291 500(元)
完工产品定额工时= 1 000×8 + 2 000×6 + 400×4 = 21 600(小时)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619 200÷(21 600 + 4 200)= 24(元 / 小时)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成本= 24×21 600 = 518 4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 24×4 200 = 100 8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 490 200÷(21 600 + 4 200)= 19(元 / 小时)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 19×21 600 = 410 400(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 19×4 200 = 79 800(元)
A 产品的完工成本= 3 423 000 + 518 400 + 410 400 = 4 351 800(元)
A 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成本= 1 291 500 + 100 800 + 79 800 = 1 472 100(元)
计算说明(部分):
A-1 单位实际直接材料成本=材料定额 × 直接材料分配率= 1 500×1.05 = 1 575(元 / 件)
A-1 单位实际直接人工成本=工时定额 × 直接人工分配率= 8×24 = 192(元 / 件)
A-1 单位实际制造费用成本=工时定额 × 制造费用分配率= 8×19 = 152(元 / 件)
A-1 单位实际成本= 1 575 + 192 + 152 = 1 919(元 / 件)

在本量利分析中,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上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