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第一分部A产品的成本计算单(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分别计算第二分部B产品订单#601和订单#701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示:领用的A产品按内部转移价格200元/件计价)。
假设无其他费用,分别计算7月第一、二分部部门营业利润。
假设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第一分部A产品无剩余产能,两个分部都可以接受的A产品内部转移定价金额的合理区间是多少?目前200元/件的定价是否合理?
计算说明(部分):
直接材料成本约当产量=0+(80 000-15 000)+16 000=81 000(件)
直接人工成本约当产量=15 000×(1-40%)+(80 000-15 000)+16 000×50%=82 000(件)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6 520 500÷81 000=80.50(元/件)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3 444 000÷82 000=42(元/小时)
直接材料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 207 500+80.5×(80 000-15 000)=6 440 000(元)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6 440 000÷80 000=80.5(元/件)
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成本=16 000×80.5=1 288 000(元)
直接人工本月完工产品成本=252 000+42×(80 000-15 000×40%)=3 360 000(元)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3 360 000÷80 000=42(元/件)
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成本=16 000×50%×42=336 000(元)
第二分部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246 400÷17 600=14(元/小时)
第二分部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58 720÷17 600=14.70(元/小时)
第二分部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346 500÷9 000=38.50(元/小时)
B产品订单#601总成本=2 536 470+4 900×(14+14.7)+2 600×38.5=2 777 200(元)
B产品订单#601单位成本=2 777 200÷10 000=277.72(元/件)
B产品订单#701总成本=8 000×200+196 000+8 800×(14+14.7)+4 400×38.5=2 217 960(元)
B产品订单#701单位成本=2 217 960÷8 000=277.25(元/件)
第一分部营业利润=62 000×(210-17.3)+20 000×200-1 500 000-(62 000+20 000-10 000)×155=3 287 400(元)
第二分部营业利润=(10 000+8 000)×350-2 777 200-2 217 960=l 304 840(元)
第一分部可接受的最低内部转移定价=210-17.3=192.70(元/件)
第二分部可接受的最高价=市场价格=210(元/件)
内部转移定价的合理区间为192.7~210元/件。
目前内部转移定价200元/件处在最低价和最高价之间,是合理的。


甲企业生产X产品,月生产能力5 000件,正常产销量4 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X产品单价60元,单位变动成本36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4元。2023年5月,现有客户愿意以55元的单价追加订货1 500件,假设原订单可部分取消。若接受该特殊订单,则企业利润会( )。
利润变动=1 500×(55-36)-(1 500-1 000)×(60-36)=16 500(元)

在场内交易市场进行证券交易的特点有( )。

甲投资组合由M股票和N政府债券(无风险)组成,持仓占比分别为50%和50%。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
由于政府债券无风险,因此N的β系数、标准差和方差均为0,甲的期望报酬率=M的期望报酬率×50%+N的期望报酬率×50%,选项A错误。甲报酬率的方差=M报酬率的方差×50%2=M报酬率的方差×25%,选项B错误。甲报酬率的标准差=M报酬率的标准差×50%,选项C正确。甲的β系数=M的β系数×50%,选项D正确。

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时,下列关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制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仓储成本是材料入库后发生的,不计入材料价格中,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制定标准成本时一般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最后汇总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选项B正确。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一般采用统计方法、工业工程法或其他技术分析方法确定。它是现有技术条件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选项C错误。

肖先生拟在2023年年末购置一套价格为360万元的精装修商品房,使用自有资金140万元,公积金贷款60万元,余款通过商业贷款获得。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期限均为10年,均为浮动利率,2023年年末公积金贷款利率为4%,商业贷款利率为6%,均采用等额本息方式在每年年末还款。
该商品房两年后交付,可直接拎包入住。肖先生计划收房后即搬入,居住满8年后(2033年年末)退休返乡并将该商品房出售,预计扣除各项税费后变现净收入450万元。若该商品房用于出租,每年年末可获得税后租金6万元。
肖先生拟在第5年年末(2028年年末)提前偿还10万元的商业贷款本金。预计第5年年末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至3%,商业贷款利率下降至5%。
整个购房方案的等风险投资必要报酬率为9%。
前5年公积金年还款金额=60÷(P/A,4%,10)=60÷8.1109=7.40(万元)
前5年商业贷款年还款金额=(360–140–60)÷(P/A,6%,10)=160÷7.3601=21.74(万元)
公积金贷款余额=7.40×(P/A,4%,5)=7.40×4.4518=32.94(万元)
商业贷款余额=21.74×(P/A,6%,5)–10=21.74×4.2124–10=81.58(万元)
后5年公积金年还款金额=32.94 ÷(P/A,3%,5)=32.94÷4.5797=7.19(万元)
后5年商业贷款年还款金额=81.58÷(P/A,5%,5)=81.58÷4.3295=18.84(万元)
公积金还款的净现值=7.40×(P/A,9%,5)+7.19×(P/A,9%,5)×(P/F,9%,5)
=7.40×3.8897 +7.19×3.8897×0.6499=46.96(万元)
商业贷款还款的净现值=21.74×(P/A,9%,5)+[18.84×(P/A,9%,5)+10]×(P/F,9%,5)
=21.74×3.8897 +(18.84×3.8897 +10)×0.6499 =138.69(万元)
每年租金的净现值=6×(P/A,9%,8)×(P/F,9%,2)=6×5.5348×0.8417=27.96(万元)
购房方案的净现值=450×(P/F,9%,10)-140-46.96-138.69+27.96
=450×0.4224-140-46.96-138.69+27.96=-107.61(万元)
净现值小于0,该方案在经济上不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