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发行债券进行股票回购,计算甲公司预计的2024年每股收益、财务杠杆系数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按账面价值计算权重)。
如果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计算甲公司预计的2024年每股收益、财务杠杆系数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按账面价值计算权重)。
根据要求(1)和(2)的计算结果,如果将每股收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应该发债并回购?简要说明原因。
根据要求(1)和(2)的计算结果,如果按照资本成本最小化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是否应该发债并回购?简要说明原因。
简要回答每股收益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
每股收益=[(360–800×8%)×(1–25%)–200×7%]÷200=1.04(元/股)
财务杠杆系数=360÷[360–800×8%–200×7%÷(1–25%)]=1.30
普通股资本成本=4%+1.25×(12%–4%)=1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800÷2 000+7%×200÷2 000+14%×1 000÷2 000=10.10%
回购股票数量=200÷12.5=16(亿股)
每股收益=[(360–800×8%–200×8%)×(1–25%)–200×7%]÷(200–16)=1.07(元/股)
财务杠杆系数=360÷[360–800×8%–200×8%–200×7%÷(1–25%)]=1.38
普通股资本成本=4%+1.52×(12%–4%)=16.16%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1 000÷2 000+7%×200÷2 000+16.16%×800÷2 000=10.16%
应该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理由: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后使得每股收益提高了。
不应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理由:发行债券并进行股票回购后使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提高了。
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的上升才会直接导致股东财富的上升,每股收益最大时,股东财富最大。在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时,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具有同等意义,当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时,企业价值最大,也意味着股东财富最大。


速动比率=(800+500)÷2 000=0.65。

甲公司目前每股净资产为8元,权益净利率10%,拟使用修正平均市净率模型评估公司股票价值。可比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甲公司每股价值的是( )元。
可比公司平均市净率=(3.45+3.4+3.35)÷3=3.4,可比公司平均权益净利率=(10.5%+9.5%+10.6%)÷3=10.2%。甲公司每股价值=3.4÷10.2%×10%×8=26.67(元)

甲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当年利润当年分配。2023年,甲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400万元,当年净利润580万元,法定盈余公积计提比例10%,预计下年资本性支出900万元,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为2/3。甲公司2023年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为( )万元
应分配的现金股利=580-900×3÷5=40(万元)。

甲公司是一家中央企业,采用国资委经济增加值考核办法进行业绩评价。2023年公司净利润55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其中资本化利息支出25亿元;费用化研发支出2亿元,资本化研发支出3亿元。调整后资本1 100亿元,平均资本成本率为3.9%,企业所得税税率25%。2023年甲公司经济增加值是( )亿元。
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55+(35-25+2+3)×(1-25%)=66.25(亿元),经济增加值=66.25-1 100×3.9%=23.35(亿元)。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A产品。根据客户要求,公司也承接将A产品继续加工成B产品的订单。A产品市场售价210元/件,B产品市场售价350元/件。
公司设有两个分部,第一分部生产A产品,按品种法计算成本。直接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月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先进先出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A产品完工后,转入产成品库,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销货成本。
第二分部根据客户订单将A产品继续加工成B产品,一件B产品消耗一件A产品,按订单法计算成本。第二分部可从产成品库领用A产品,也可以外购。A产品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其他直接材料于本车间加工程度达50%时一次性投入。A产品和其他直接材料按订单分别领用,可直接计入订单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分配,固定制造费用按机器工时分配,计入订单成本。
甲公司为了激励第一、二分部对企业利润作出的贡献,将其分别设定为“利润中心”。为评价各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第二分部领用A产品按内部转移价格200元/件计价。
2023年7月相关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成本数据。
(2)A产品月初在产品15 000件,平均加工程度40%;本月投产81 000件,完工80 000件;月末在产品16 000件,平均加工程度50%。订单#601B月初在产品10 000件,平均加工程度55%,月末全部完工;订单#701B本月投产8 000件,领用A产品8 000件,本月全部完工;订单#702B本月投产12 000件,领用A产品12 000件,月末均未完工,平均加工程度30%。
(3)本月生产费用。
(4)本月第二分部工时与间接生产费用。
(5)本月第一分部对外销售A产品62 000件,转入下一车间继续加工20 000件。A产品完工产品月初库存10 000件,成本l 500 000元。第一分部对外销售A产品,每件销售佣金提成17.3元。
计算说明(部分):
直接材料成本约当产量=0+(80 000-15 000)+16 000=81 000(件)
直接人工成本约当产量=15 000×(1-40%)+(80 000-15 000)+16 000×50%=82 000(件)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6 520 500÷81 000=80.50(元/件)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3 444 000÷82 000=42(元/小时)
直接材料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 207 500+80.5×(80 000-15 000)=6 440 000(元)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6 440 000÷80 000=80.5(元/件)
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成本=16 000×80.5=1 288 000(元)
直接人工本月完工产品成本=252 000+42×(80 000-15 000×40%)=3 360 000(元)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3 360 000÷80 000=42(元/件)
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成本=16 000×50%×42=336 000(元)
第二分部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246 400÷17 600=14(元/小时)
第二分部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58 720÷17 600=14.70(元/小时)
第二分部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346 500÷9 000=38.50(元/小时)
B产品订单#601总成本=2 536 470+4 900×(14+14.7)+2 600×38.5=2 777 200(元)
B产品订单#601单位成本=2 777 200÷10 000=277.72(元/件)
B产品订单#701总成本=8 000×200+196 000+8 800×(14+14.7)+4 400×38.5=2 217 960(元)
B产品订单#701单位成本=2 217 960÷8 000=277.25(元/件)
第一分部营业利润=62 000×(210-17.3)+20 000×200-1 500 000-(62 000+20 000-10 000)×155=3 287 400(元)
第二分部营业利润=(10 000+8 000)×350-2 777 200-2 217 960=l 304 840(元)
第一分部可接受的最低内部转移定价=210-17.3=192.70(元/件)
第二分部可接受的最高价=市场价格=210(元/件)
内部转移定价的合理区间为192.7~210元/件。
目前内部转移定价200元/件处在最低价和最高价之间,是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