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公司目前每股净资产为8元,权益净利率10%,拟使用修正平均市净率模型评估公司股票价值。可比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甲公司每股价值的是( )元。
可比公司平均市净率=(3.45+3.4+3.35)÷3=3.4,可比公司平均权益净利率=(10.5%+9.5%+10.6%)÷3=10.2%。甲公司每股价值=3.4÷10.2%×10%×8=26.67(元)

甲公司是一家中央企业,采用国资委经济增加值考核办法进行业绩评价。2023年公司净利润55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其中资本化利息支出25亿元;费用化研发支出2亿元,资本化研发支出3亿元。调整后资本1 100亿元,平均资本成本率为3.9%,企业所得税税率25%。2023年甲公司经济增加值是( )亿元。
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55+(35-25+2+3)×(1-25%)=66.25(亿元),经济增加值=66.25-1 100×3.9%=23.35(亿元)。

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时,下列关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制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仓储成本是材料入库后发生的,不计入材料价格中,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制定标准成本时一般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最后汇总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选项B正确。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一般采用统计方法、工业工程法或其他技术分析方法确定。它是现有技术条件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选项C错误。

甲公司生产一种产品,单价30元,月固定成本108 000元,月正常销售量30 000件,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8 000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8 000÷30 000×100%=60%,安全边际率=1-60%=40%,选项A正确。安全边际量=30 000–18 000=12 000(件),安全边际额=12 000×30=360 000(元),选项C错误。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108 000÷18 000=6(元),单位变动成本=30–6=24(元),变动成本总额=24×30 000=720 000(元),选项D正确。边际贡献率=6÷30×100%=20%,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40%×20%=8%,选项B正确。

甲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2023年年末,集团投资限额尚余20 000万元,其中,债务资金限额12 000万元,股权资金限额8 000万元。甲公司共收到三家全资子公司(乙、丙、丁)分别上报的投资项目方案。相关资料如下:
(1)乙公司投资项目。
2023年年末投资9 000万元购置设备,建设期1年,2024年年末建成投产,经营期6年。根据税法相关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6年,净残值率10%;该设备经营期满可变现400万元。经营期内预计年营业收入4 200万元,年付现成本800万元。投资该项目预计将在经营期内使甲公司原运营项目减少年营业收入600万元、年付现成本200万元。
乙公司按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2)进行项目融资。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为6%。该项目可比公司的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为4/3、普通股β系数为2.6。
(2)丙公司投资项目。
2023年年末购入固定收益证券,投资额8 000万元,尚有4年到期,票面价值9 000万元,票面利率为7%,每两年收取利息一次,按年复利计息,到期收回本金。根据税法相关规定,利息在收取时缴纳企业所得税,票面价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价差在到期收回本金时缴纳企业所得税。项目资本成本为5%。
丙公司按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3)进行项目融资。
(3)丁公司投资项目。
2023年年末投资9 600万元,项目净现值1 632万元。丁公司按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2)进行项目融资。
(4)无风险利率为2%,市场风险溢价为4%;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投资项目相互独立,均不可重置,且仅能在2023年年末投资,所有现金流量均在当年年末发生。
2023年年末现金流量=-9 000(万元)
2024年年末现金流量=0
年折旧额=9 000×(1-10%)÷6=1 350(万元)
2025~2029年每年年末现金流量=(4 200-800)×(1-25%)-(600-200)×(1-25%)+1 350×25%=2 587.50(万元)
2030年设备账面价值=9 000-1 350×6=900(万元)
2030年年末现金流量=2 587.5+400-(400-900)×25%=3 112.50(万元)
β资产=2.6÷[1+4÷3×(1-25%)]=1.3
β权益=1.3×[1+2×(1-25%)]=3.25
权益资本成本=2%+3.25×4%=15%
项目折现率=15%×1/3+6%×(1-25%)×2/3=8%
净现值=2 587.5×(P/A,8%,5)×(P/F,8%,1)+3 112.5×(P/F,8%,7)-9 000=2 381.72(万元)
现值指数=[2 587.5×(P/A,8%,5)×(P/F,8%,1)+3 112.5×(P/F,8%,7)]÷9 000=1.26
税后利息费用=[9 000×(1+7%)2-9 000]×(P/F,5%,2)×(1-25%)+[9 000×(1+7%)2-9 000]×(P/F,5%,4)×(1-25%)=1 691.78(万元)
净现值=1 691.78+[9 000-(9 000-8 000)×25%]×(P/F,5%,4)-8 000=890.41(万元)
现值指数=(890.41+8 000)÷8000=1.11
①乙公司:
投资项目所需权益资金=9 000×1÷3=3 000(万元)
投资项目所需债务资金=9 000×2÷3=6 000(万元)
②丙公司:
投资项目所需权益资金=8 000×1÷4=2 000(万元)
投资项目所需债务资金=8 000×3÷4=6 000(万元)
③丁公司:
投资项目所需权益资金=9 600×1÷3=3 200(万元)
投资项目所需债务资金=9 600×2÷3=6 400(万元)
由于债务资金限额12 000万元,股权资金限额8 000万元,可通过乙公司和丙公司项目或者只通过丁公司项目,因为乙公司和丙公司投资项目合计净现值大于丁公司投资项目净现值,因此甲公司应审批通过乙公司投资项目和丙公司投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