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广义的通货紧缩除包括货币因素外,还包括许多非货币因素,如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产泡沫破裂、新技术的普及和市场开放度的不断加快等,这些因素使商品和劳务价格下降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可能形成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下跌。


关于利率期限结构,将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看作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理论是( )。
本题考查利率的期限结构。
分割市场理论将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看作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市场。到期期限不同的每种债券的利率取决于该债券的供给与需求,其他到期期限的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对此毫无影响。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债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
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债务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100%=150/100×100%=150%。

本题考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由于负债管理理论弥补了资产管理理论只能在既定负债规模内经营资产业务,难以满足经济迅速发展对资金需求扩大的局限性,负债管理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很快风靡西方各国。除传统存款业务以外,商业银行可以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方式来弥补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局限性,从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同时还可积极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借款,发展同业拆借,利用各种金融债券向公众借款;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代理银行或代理人向国外银行或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有:(1)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选项E);(2)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选项A);(3)市场预期的变化(选项C);(4)政府干预汇率(选项D)。

(五)
2023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上半年我国金融统计数据:
2023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9.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上半年净投放现金789亿元。
2023年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84.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7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2023年6月末,我国各类存款中,单位活期存款余额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单位定期存款金额为50.75万元,同比增长11.01%。
本题考查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货币供应量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选项C)计入M2。
2002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不计入相应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选项A)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计入M2。
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22年的M1:M1=69.56÷(1+3.1%)=67.47(万亿元)
22年的单位活期存款=59.02÷(1+2.04%)=57.84(万亿元)
22年的M0=22年的M1-22年的单位活期存款=67.47-57.84=9.63(万亿元)
23年的M0=23年的M1-23年的单位活期存款=69.56-59.02=10.54(万亿元)
同比增速:(10.54-9.63)÷9.63=9.4%。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储蓄存款+单位其他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287.3-69.56-50.75=166.99(万亿元)。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选项AC属于M2统计口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