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我国双支柱调控框架。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关于利率期限结构,将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看作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理论是( )。
本题考查利率的期限结构。
分割市场理论将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看作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市场。到期期限不同的每种债券的利率取决于该债券的供给与需求,其他到期期限的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对此毫无影响。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下列机构中,具有创造信用货币职能的是( )。
本题考查存款类金融机构。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吸收活期存款、创造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最明显的特征。
关于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的说法,错误的是( )。
本题考查互换的定价。
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在结构和运作机制上相似,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互换合约,其主要不同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利率互换只涉及一种货币,而货币互换要涉及两种货币。
(2)在协议开始和到期时,货币互换双方常常交换本金,而利率互换不涉及本金的交换。
(3)货币互换双方的利息支付可以均为固定利率,也可以均为浮动利率,或者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互换,而标准利率互换多见于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互换。
本题考查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本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四个最基本的特征:(1)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2)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应量的目的:;(3)它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4)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产生的。
(五)
2023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上半年我国金融统计数据:
2023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9.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上半年净投放现金789亿元。
2023年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84.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7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2023年6月末,我国各类存款中,单位活期存款余额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单位定期存款金额为50.75万元,同比增长11.01%。
本题考查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货币供应量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选项C)计入M2。
2002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不计入相应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技术性完善,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选项A)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计入M2。
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22年的M1:M1=69.56÷(1+3.1%)=67.47(万亿元)
22年的单位活期存款=59.02÷(1+2.04%)=57.84(万亿元)
22年的M0=22年的M1-22年的单位活期存款=67.47-57.84=9.63(万亿元)
23年的M0=23年的M1-23年的单位活期存款=69.56-59.02=10.54(万亿元)
同比增速:(10.54-9.63)÷9.63=9.4%。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储蓄存款+单位其他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287.3-69.56-50.75=166.99(万亿元)。
本题考查货币层次。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选项AC属于M2统计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