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利率的期限结构。
分割市场理论将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看作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市场。到期期限不同的每种债券的利率取决于该债券的供给与需求,其他到期期限的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对此毫无影响。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关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
本题考查股票市场。
股票有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分。普通股是最常见的一种股票,其持有者享有股东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通常,只有普通股股东有权参与投票决定公司的重大事务,如参与董事会的选举、批准发行新股、修改公司章程以及采纳新的公司章程等。普通股的股利完全随公司盈利的高低而变化,普通股股东在公司盈利和剩余财产的分配顺序上列在公司债权人和优先股股东之后,故其承担的风险也相应较高(选项D正确)。优先股是指股东享有某些优先权利(如优先分配公司盈利和剩余财产)的股票。优先股股东享有公司的股息,但通常没有投票权(选项C正确)。优先股股东与普通股股东一样分享公司所有权(选项A错误),但只有在公司有收益时才能得到补偿。因此,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收益去支付优先股股息,可暂缓股息的分发而不必担忧破产。通常优先股股东不参与超过原定股息之外的利润分配(选项B正确),所有超出支付优先股股息之外的利润属于普通股股东。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治理的对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提高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卖出业务;(4)直接提高利率。
(二)
材料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球外汇储备规模11.96万亿美元,较上年末下降9565亿美元。同期,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相当于5.6个月的全球商品进口额,较上年末减少1.25个月,为2008年末以来最低,显示本轮美联储激进紧缩引发的强美元周期加剧了全球外汇短缺矛盾。
材料2:2022年,中国商品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4.43%,贸易出口收入3.7158万亿美元。2022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2.4528万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1.336万亿美元,全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为0.3902万亿美元。2022年我国GDP为18.0353万亿美元。
材料3: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22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占全球的26.1%,达到3.1216万亿美元。自2022年11月开始,我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截至2023年5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达6727万盎司。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考查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其中,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由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的数量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定的,因此,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集中在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结构的优化上。要根据黄金和外汇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上的不同特征及其变化,在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之间动态地建立最佳比例。
本题考查外债总量管理。
负债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负债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2.4528÷18.0353≈13.6%。
本题考查我国的外债管理制度。
近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猛,人民币外债规模不断增加,为更全面反映我国外债总体规模,从2015年起,国家外汇管理局按季对外公布我国全口径外债数据。全口径外债指的是将人民币外债计入我国外债统计的范围之内的外债(选项A说法错误),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外币形式表示的对外债务;第二部分是直接以人民币形式存在的外债。人民币外债和外币外债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在计价货币与偿付货币上存在本质区别,在面临汇率剧烈波动及在对外偿付债务时对国家外汇储备造成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从而对本国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也有较大区别。具体地说,外币外债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选项B说法正确),在发生危机时可能加重债务人的偿债负担;而人民币外债不存在货币错配风险和汇率风险等(选项C说法正确),特别是没有外汇偿付风险,并不直接消耗外汇储备(选项D说法错误)。
本题考查国际储备的管理。
在确定国际储备总量时应依据的因素如下。
(1)是不是储备货币发行国。如果是,则对国际储备需求少,反之则多。
(2)经济规模与对外开放程度(选项C)。该因素与国际储备需求量正相关。
(3)国际支出的流量。该因素与国际储备需求量正相关。
(4)外债规模(选项B)。该因素也与国际储备需求量正相关。
(5)短期国际融资能力。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如果在国际上获得短期融资的能力强,则可以不动用或少动用国际储备,从而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就少;,反之则多。
(6)其他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措施的可用性与有效性。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如果可供选择的其他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措施较多,实施后见效的时滞短,效果好,则可以不动用或少动用国际储备,从而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就少;反之则多。
(7)汇率制度(选项D)。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其他弹性低的汇率制度,则对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国际储备需求就多;反之则少。
(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巴塞尔协议Ⅱ》的诸多不足,引发各界对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12月发布《巴塞尔协议Ⅲ》,提出宏观审慎监管理念,提高资本水平和资本质量要求,引入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2017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巴塞尔协议Ⅲ:危机后改革的最终方案》,核心是重新构造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框架,标志着已完成资本充足率监管三个基本要素一一资本工具合格标准、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改革进程,后危机时期的资本监管国际规则改革尘埃落定。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考查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Ⅱ的内容体现在三大支柱上。
(1)最低资本要求(选项C)。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核心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4%,并将最低资本要求由涵盖信用风险拓展到全面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了标准法*(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对市场风险的计量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提出了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2)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选项B)。明确和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加快制度化进程。监管方法是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并用。
(3)市场约束(选项D)。对银行提出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资本结构、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使市场参与者更好地了解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状况,从而能对银行施以更为有效的外部监督。
本题考查巴塞尔协议。
2010年版巴塞尔协议Ⅲ是对巴塞尔协议Ⅱ的发展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重新界定监管资本。巴塞尔协议Ⅲ将原来的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重新界定,并区分为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普通股及留存收益)、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选项D说法正确);限定一级资本只包括普通股和永久优先股(选项B说法正确)。核心资本要求被大大提升,原来的附属资本概念被弱化。
(2)提高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Ⅲ规定,全球各商业银行必须将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由4%提高到6%(选项C说法正确);要求普通股权益资本最低比例由2%提升至4.5%。另外,巴塞尔协议Ⅲ维持巴塞尔协议Ⅱ最低资本充足率8%不变。巴塞尔协议Ⅱ强调对分母一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而巴塞尔协议Ⅲ则更加强调分子一资本的质量和数量。
(3)提出“资本缓冲”要求。
(4)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
(5)增加流动性监管要求。
(6)安排充裕的过渡期。
本题考查巴塞尔协议。
2010年版巴塞尔协议Ⅲ是对巴塞尔协议Ⅱ的发展和完善。增加流动性监管要求是其中之一。
巴塞尔协议Ⅲ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以强化对银行流动性的监管。其中流动性覆盖率用来计量在短期极端压力情景下,银行所持有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的流动性资产的数量,以衡量其是否足以应对此情景下的资金净流出;净稳定融资比例用来计量银行是否具有与其流动性风险状况相匹配的、确保各项资产和业务融资要求的稳定资金来源。
本题考查巴塞尔协议。
2017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巴塞尔协议Ⅲ:危机后改革的最终方案》,其核心是重新构造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监管框架,标志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完成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三个基本要素一一资本工具合格标准、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改革。与2010年版的巴塞尔协议亚相比,2017年版巴塞尔协议Ⅲ致力于提升风险计量框架的可信度,加强各家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法测算出的风险加权资产的可比性,同时还设定了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测算值,以减少银行通过使用内部模型法降低资本计提的行为(选项D)。此外2017年版的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更高的杠杆率缓冲资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