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一国通货膨胀率高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    )。
  • A.

    收入性失衡

  • B.

    货币性失衡

  • C.

    结构性失衡

  • D.

    周期性失衡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形成原因。

货币性失衡是指一国的货币供求失衡造成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通货膨胀率,从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24年《金融》模考一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

证券公司的股东非货币财产出资不得超过证券公司注册资本的(    )。

  • A.20%
  • B.30%
  • C.40%
  • D.50%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证券公司的设立与股东。

对于证券公司的股东出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证券公司的股东应当用货币或者证券公司经营必需的非货币财产出资,其中非货币财产出资不得超过证券公司注册资本的3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信托产品管理方式的是(    )。

  • A.

    信托产品的现场检查

  • B.

    受益人大会

  • C.

    外派人员管理

  • D.

    委托人大会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信托公司管理。

信托产品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信托产品的现场检查、受益人大会和外派人员管理【选项ABC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

测度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的经验指标中,国际储备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为(    )。

  • A.10%
  • B.25%
  • C.30%
  • D.30%~50%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

在实践中,测度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的经验指标如下:

1)国际储备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为10%

(2)国际储备额与外债总额之比,一般为30%~50%。

(3)国际储备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为25%;如果以月来计量,国际储备额应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

以下关于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

    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 B.

    经理或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 C.

    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 D.

    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 E.

    发行信用货币的需要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大致出于四个方面的需要: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选项A正确】

(2)经理或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选项B正确】

(3)管理金融业(如票据清算和银行最后贷款人)的需要【选项C正确】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选项D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三元悖论”中的三个目标分别是(    )。

  • A.

    固定汇率制度

  • B.

    浮动汇率制度

  • C.

    资本自由流动

  • D.

    货币政策独立

  • E.

    财政政策独立性

答案解析
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政策的协调。

“三元悖论”,即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这三大目标不能同时实现,一个国家只能在三选其二,也被称作“不可能三角”。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CD。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