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甲公司2021年6月30日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并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021年10月15日出售商品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
计算甲公司2021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编制计提坏账准备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分录。
计算甲公司2022年2月1日因销售折让调整销售收入和所得税影响的分录。
编制甲公司2022年2月1日因销售折让而调整坏账准备及所得税影响的相关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022年2月1日因销售折让而结转损益及调整盈余公积的相关会计分录。
(3分)
甲公司2021年6月30日库存商品成本=3×500=15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500×(2.8-0.05)=1375(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1500-1375=125(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125
贷:存货跌价准备125
(3分)
甲公司2021年10月15日出售商品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1582
贷:主营业务收入1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82
借:主营业务成本1375
存货跌价准备125
贷:库存商品1500
(3分)
甲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1582×10%=158.2(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8.2×25%=39.55(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信用减值损失158.2
贷:坏账准备158.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9.55
贷:所得税费用39.55
(3分)
应调减销售收入的金额=1400×10%=140(万元),应调减2021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140×25%=35(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1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8.2
贷:应收账款158.2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35
(3分)
甲公司2022年2月1日因销售折让调减坏账准备金额=158.2×10%=15.82(万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5.82×25%=3.96(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坏账准备15.8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信用减值损失15.82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3.9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96
(3分)
甲公司因销售折让对2021年净利润的影响额为-105万元,因转销坏账准备及递延所得税对2021年净利润的影响额为11.86万元,合计影响额为-93.14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3.1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93.14
借:盈余公积9.31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31



甲公司于2021年10月1日从二级市场购入20万股乙公司的普通股,共支付价款200万元(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5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3万元。甲公司将该股权投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021年11月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股利15万元。2021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2元/股。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事项对甲公司2021年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
该事项对甲公司2021年损益的影响金额=12×20-(200-15)-3=52(万元)。

丁公司拥有一条生产线,由A设备、B设备、C设备和D专利权构成,丁公司认为,四项资产使用寿命相同且均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入,但整条生产线构成完整的产销单元,属于一个资产组。2021年,该生产线出现了减值迹象,丁公司随即对其进行减值测试,经测试,丁公司该生产线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8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2700万元;其中A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900万元,其余三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均无法确定。截至2021年年末,A设备、B设备、C设备和D专利权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000万元、600万元、200万元、14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21年年末A设备应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为( )万元。
(1)确认资产组的减值损失:截至2021年年末丁公司该条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32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280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2800>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2700),发生了400万元(3200-2800)的减值。(2)分摊减值损失:A设备按所占生产线账面价值的比重,应当分摊减值损失的金额=400×(1000÷3200)=125(万元),但由于A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最多只能确认减值损失100万元(1000-900),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25万元(125-100)应当按照生产线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继续进行分摊。


租赁期开始日,由于未来的租赁付款额并不确定,因此暂不确认租赁负债,甲公司的租赁负债为0;第一年年末,甲公司支付的租金不属于租赁付款额初始计量金额,因此不应计入使用权资产,应计入制造费用;第一年年末,甲公司应根据后续年度支付的固定租赁付款额确认租赁负债及使用权资产,第一年年末,使用权资产账面余额=租赁负债账面余额=60×(P/A,5%,4)=60×3.5460=212.76(万元)。甲公司在第一年年末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支付第一年租金:
借:制造费用60
贷:银行存款60
(2)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借:使用权资产212.76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27.24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60×4)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