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甲公司自用办公楼改扩建的相关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2020年10月对该办公楼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编制甲公司将该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分录。
(3分)
借:在建工程250
累计折旧250
贷:固定资产500
借:在建工程350
贷:工程物资100
库存商品90
应付职工薪酬160
借:应付职工薪酬160
贷:银行存款160
借:固定资产600
贷:在建工程600
(2分)
借:管理费用(600÷20÷12)2.5
贷:累计折旧2.5
(2分)
借:投资性房地产600
累计折旧(600÷20÷12×3)7.5
贷:固定资产6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7.5
(3分)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600÷20÷12×9)22.5
贷:投资性房地产600
盈余公积42.2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80.25



购买日乙公司该项固定资产在合并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计税基础为400万元,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900-400)×25%=125(万元)。同时考虑递延所得税后,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5500-125=5375(万元),购买日确认的合并商誉=2000×2.6-5375×80%=900(万元)。
购买日,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相关调整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原价500
贷:资本公积500
借:资本公积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
由此,购买日在合并报表上应调增资本公积375万元(500-125)。
综上所述,选项A、B、C当选。

2021年9月1日,甲公司取得当地财政部门拨款1000万元,用于补助甲公司即将进行的一项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阶段累计支出900万元,其中使用补助资金300万元。该补助取得时已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甲公司对该项政府补助采用总额法核算。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21年12月31日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收益项目的余额是( )万元。
该政府补助用于补助甲公司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作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核算,且为补偿甲公司以后期间发生的费用。总额法下,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1)收到财政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1000
贷:递延收益1000
(2)实际发生研究阶段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900
贷:银行存款等900
(3)期末结转:
借:管理费用9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900
借:递延收益300
贷:其他收益300
综上所述,2021年12月31日,递延收益项目的余额为700万元(1000-300)。

企业难以将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本题表述错误。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80
贷:累计折旧8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25%)2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2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本年利润60
借: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0×10%)6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