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A,未分配利润=8 500×(1-10%)+(2 000-10 000÷10×1)=8 650(万元);选项B,股本=10 000+10 000÷10×2=12 000(万元);选项C,盈余公积=3 000+8 500×10%=3 850(万元);选项D,资本公积=5 000-10 000÷10×2=3 000(万元)。


由于发行的金融工具原合同条款约定的条件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导致原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重分类为金融负债,核算时不涉及的会计科目是( )。
由于发行的金融工具原合同条款约定的条件或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导致原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重分类为金融负债的,应当于重分类日,按该工具的账面价值,借记“其他权益工具”科目,按该工具的面值,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应付债券——永续债(面值)”等科目,按该工具公允价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优先股”“应付债券——永续债(利息调整)”等科目,按该工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下列关于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按照规定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甲公司2021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面值为1 000万元的5年期债券,每年年末付息一次,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甲公司实际支付1 195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5万元,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022年1月1日,甲公司将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核算。当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 43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债券会计处理中错误的是( )。
选项A,2021年1月1日债权投资的入账价值=1 195+5=1 200(万元);选项C,2021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1 200×4%=48(万元);选项B、D,2021年12月31日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 200×(1+4%)-1 000×5%=1 198(万元),2022年1月1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确认其他债权投资1 430万元,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 430-1 198=232(万元)。

下列各项业务中,不通过“长期应付款”科目核算的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