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日,A公司为支付货款,向B公司签发一张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汇票到期日为2021年8月1日,甲银行与A公司签署承兑协议后,作为承兑人在票面上签章。后甲银行以对该承兑协议有重大误解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了该承兑协议。
B公司收到该汇票后,将其背书转让给C公司,用于支付房屋租金,但未在“被背书人”栏内记载C公司的名称。C公司欠D公司一笔应付账款,遂直接将D公司记载为B公司的被背书人,并将该汇票交付给D公司。
6月1日,D公司财务人员王某将其负责保管的该汇票盗出,并伪造D公司的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的人名章,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与其相互串通的E公司。
6月10日,E公司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F公司,用于支付货款,F公司对于王某的行为以及E公司获取该汇票的经过均不知情。
8月4日,F公司持该汇票向甲银行提示付款,甲银行拒绝付款,理由有二:第一,甲银行与A公司之间的承兑协议已被人民法院撤销;第二,该汇票上D公司的签章是伪造的。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一个理由不成立。根据规定,基于票据行为的无因性,票据基础关系的瑕疵并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本题中,虽然甲银行与A公司之间的承兑协议已被人民法院撤销,但并不影响甲银行承兑行为的效力,甲银行仍应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
②第二个理由不成立。根据规定,票据上有伪造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在票据上真实签章的当事人,仍应对被伪造的票据的权利人承担票据责任。
F公司不能向C公司行使追索权。根据规定,C公司并未在票据上签章,并非票据债务人,因此不承担票据责任。
A公司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经审计,A公司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总额为360亿元,营业收入为30亿元,资产净额为260亿元。为谋求业务转型升级,并应购买资产或者开展并购活动之需,公司拟拓宽融资渠道。2022年4月4日,公司董事会为此讨论了以下几种方案:
(1)公司债券发行方案:鉴于A公司最近36个月内累计公开发行了2期共50亿元公司债券,社会反响良好,拟进一步公开发行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均可以参与认购的公司债券50亿元,期限3年,利率5%。
(2)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拟通过非公开发行普通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由股东大会决议确定34名发行对象,其中有1家证券公司以其管理的3只产品认购。
(3)资产置换方案:以A公司特定资产置换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的全部股权,该特定资产此前已经评估确定资产净额为80亿元,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营业收入为16亿元。
经过讨论,全体董事一致认为资产置换方案符合公司实际需要,故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022年4月29日,A公司股东大会召开临时会议并进行了表决。最终,该资产置换事项获得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61%赞成。持股比例为0.5%的股东刘某在此次表决中投了反对票,并认为根据其估算该特定资产的资产净额应在150亿元以上,董事会拟订的该方案一旦实施将给公司造成巨额损失。随后,刘某向A公司要求查阅此次董事会的会议记录,遭到A公司的拒绝。
2022年6月11日,刘某以全体董事损害公司利益为由书面请求A公司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遭到监事会的拒绝。随后,刘某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证券公司以其管理的3只产品认购不会导致发行对象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制。根据规定,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其中证券公司以其管理的2只以上产品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因此,该方案仍为34名发行对象。
A公司拒绝刘某的查阅请求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股东只能查阅董事会会议决议,而不能查阅董事会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