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计算A、B两个投资中心的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项目 | A投资中心 | B投资中心 |
部门投资报酬率 | ||
部门剩余收益(元) |
假定公司现有一投资机会,投资额20万元,每年可创造税前经营利润26000元,如果A、B投资中心都可进行该投资,且投资前后各自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保持不变,计算A、B投资中心分别投资后的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分析如果公司分别采用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对A、B投资中心进行业绩考核,A、B投资中心是否愿意进行该投资(结果填入下方表格中,不用列出计算过程)。
项目 | A投资中心 | B投资中心 | |
部门投资报酬率 | 计算结果 | ||
是否投资 | |||
部门剩余收益(元) | 计算结果 | ||
是否投资 |
综合上述计算,分析部门投资报酬率和部门剩余收益作为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缺点。
项目 | A投资中心 | B投资中心 |
部门投资报酬率 | 12% | 16% |
部门剩余收益(元) | 25500 | 33600 |
计算说明:
A投资中心的部门投资报酬率=153000/(1350000-75000)×100%=12%
A投资中心的部门剩余收益=153000-(1350000-75000)×10%=25500(元)
B投资中心的部门投资报酬率=134400/(900000-60000)×100%=16%
B投资中心的部门剩余收益=134400-(900000-60000)×12%=33600(元)
项目 | A投资中心 | B投资中心 | |
部门投资报酬率 | 计算结果 | 12.14% | 15.42% |
是否投资 | 投资 | 不投资 | |
部门剩余收益(元) | 计算结果 | 31500 | 35600 |
是否投资 | 投资 | 投资 |
计算说明:
A投资中心的部门投资报酬率=(153000+26000)/(1350000-75000+200000)×100%=12.14%
A投资中心的部门剩余收益=(153000+26000)-(1350000-75000+200000)×10%=31500(元)
B投资中心的部门投资报酬率=(134400+26000)/(900000-60000+200000)×100%=15.42%
B投资中心的部门剩余收益=(134400+26000)-(900000-60000+200000)×12%=35600(元)
以投资报酬率作为评价指标的优缺点
优点:根据现有的会计资料计算的,比较客观,可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部门投资报酬率可以分解为投资周转率和部门税前经营利润的乘积,并可进一步分解为资产的明细项目和收支的明细项目,从而对整个部门经营状况作出评价。
缺点:部门经理会产生“次优化”行为:①放弃报酬率高于公司要求而低于目前部门投资报酬率的机会;②减少现有的投资报酬率较低但高于公司要求的报酬率的某些资产。
以剩余收益作为评价指标的优缺点
优点:①使业绩评价与公司的目标协调一致,引导部门经理采纳高于公司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的决策;②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
缺点:①是一个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规模公司和部门的业绩比较;②依赖于会计数据的质量。



所谓可控成本通常应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责任中心有办法知道将发生什么样性质的耗费;(2)责任中心有办法计量它的耗费;(3)责任中心有办法控制并调节它的耗费。所以选项A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