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后的存款余额=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金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53 000+500-2 000=51 500(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0年12月5日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65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该设备2022年全年计提折旧的金额应为( )元。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该项固定资产应从202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202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5 000×2÷5=2 000(元),202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5 000-2 000)×2÷5=1 200(元)。

某制造企业将已出租的写字楼进行出售,取得收入6 000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该写字楼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账面原值为5 000万元,已累计计提折旧8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不考虑增值税等其他影响因素,该企业出售写字楼的会计处理结果正确的是( )。
企业出售写字楼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6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6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4 2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800
贷:投资性房地产5 000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该企业将自产的200台冰箱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每台冰箱成本为800元,不含税市场售价为每台1 2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应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为( )元。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视同销售,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含税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所以企业应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金额=200×1 200×(1+13%)=271 200(元)。

出售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等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处置损益(差额,或贷方)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选项C错误,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记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借方,净收益记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贷方,不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2022年3月份,某企业发生与职工薪酬相关的事项如下:
(1)本月应付职工工资总额为400万元,“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中列示的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300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20万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50万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为30万元。
(2)企业下设一所职工食堂,按每月每位在岗职工200元补贴给食堂,每月末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在岗职工共计300人,其中产品生产工人200人,车间管理人员10人,行政管理人员60人,专设销售机构人员30人。
(3)企业行政部门经理10人,企业为其每人提供一辆自有汽车免费使用。每辆汽车每月计提折旧2 000元。企业为产品生产工人租赁一栋宿舍楼,每月租金50 000元,由企业承担租金,以银行存款按月支付。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300
制造费用 20
管理费用 50
销售费用 3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00
会计分录如下:
确认补贴时:
借:生产成本 4(200×200/10 000)
制造费用 0.2(10×200/10 000)
管理费用 1.2(60×200/10 000)
销售费用 0.6(30×200/1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6
支付补贴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6
贷:银行存款 6
企业为行政部门经理提供汽车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管理费用 2
贷:应付职工薪酬 2
同时计提折旧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 2
贷:累计折旧 2
企业为产品生产工人租赁宿舍楼,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生产成本 5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支付租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 5
贷:银行存款 5
职工薪酬总额=400(资料1)+6(资料2)+5(资料3)+2(资料3)=413(万元)。
管理费用=50(资料1)+1.2(资料2)+2(资料3)=53.2(万元),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销售费用=30(资料1)+0.6(资料2)=30.6(万元),选项B正确;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资料(1)至(3)均未涉及到营业成本,故营业成本=0(万元),选项C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