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表述中,符合税法规定的有(  )。
  • A.纳税人出租房产,自交付出租房产之次月起纳税
  • B.纳税人出借房产,自交付出借房产之次月起纳税
  • C.纳税人新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之次月起纳税
  • D.纳税人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纳税
答案解析
答案: A,B,D
答案解析:纳税人出租、出借房产,自交付出租、出借房产之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选项A、B当选;纳税人新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之日起满1年时开始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选项C不当选;纳税人新征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征用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选项D当选。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19年注册会计师《税法》真题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下列可以作为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的是(  )。
  • A.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
  • B.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股份制企业,其董事会
  • C.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合伙企业,其任一合伙人
  • D.与被审查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人:(1)合伙企业申请行政复议的,以核准登记的企业为申请人,由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代表该企业参加行政复议(选项C不当选);(2)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选项A当选);(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行政复议;(4)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5)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认为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可以以企业的名义申请行政复议(选项B不当选);(6)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关认为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选项D不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某企业2022年初占用土地25000平方米,其中托儿所占地1000平方米,其余为生产经营用地;6月购置一栋办公楼,占地2000平方米。该企业所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年税额6元/平方米,则该企业2022年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为(  )。
  • A.144000元
  • B.150000元
  • C.151000元
  • D.156000元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企业办的各类学校、托儿所、幼儿园自用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需要征税的土地面积=25000-1000=24000(平方米),以及办公楼占地2000平方米。考虑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6月购置的办公楼,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该企业2022年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24000×6+2000×6÷12×6=150000(元),选项B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应税污染物中,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作为环境保护税计税依据的有(    )。
  • A.噪声
  • B.煤矸石
  • C.水污染物
  • D.大气污染物
答案解析
答案: C,D
答案解析:应税噪声按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确定计税依据,选项A不当选;应税固体废物按照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确定计税依据,煤矸石属于固体废物,选项B不当选;应税水污染物、应税大气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计税依据,选项C、D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下列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有(  )。
  • A.收缴发票行为
  • B.阻止出境行为
  • C.暂停免税办理
  • D.没收违法所得
答案解析
答案: A,B,D
答案解析: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退税、抵扣税款、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代征行为等征税行为不服的,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必经前置程序。收缴发票行为、没收违法所得、阻止出境行为都不属于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这些行为不服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选项A、B、D当选;暂停免税办理属于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申请人对其不服的,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必经前置程序,选项C不当选。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本小题16分。)(本题已根据最新教材改编)位于市区的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甲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2年甲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0000万元、投资收益5100万元;发生营业成本55000万元、税金及附加4200万元、管理费用5600万元、销售费用26000万元、财务费用2200万元、营业外支出800万元。甲企业自行计算会计利润为11300万元。

2023年2月甲企业进行2022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聘请了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发现如下事项:

(1)5月接受母公司捐赠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应税药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万元、税款130万元,进项税额已抵扣,企业将113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赠与双方无协议约定。

(2)6月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乙公司销售药品,不含税价格为3000万元,成本为2500万元,药品已经发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收到代销清单,甲企业未对该业务进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相应处理。

(3)投资收益中包含直接投资居民企业分回的股息4000万元、转让成本法核算的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收益1100万元。

(4)9月份对甲企业50名高管授予限制性股票,约定服务期满1年后每人可按6元/股购买1000股股票,授予日股票公允价格为10元/股。12月31日甲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500000

贷:资本公积                                                     500000


(5)成本费用中含实际发放员工工资25000万元;另根据合同约定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800万元,由其发放派遣人员工资。

(6)成本费用中含发生职工福利费100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200万元、拨缴工会经费400万元,工会经费取得相关收据。

(7)境内自行研发产生的研发费用为2400万元;委托境内关联企业进行研发,支付研发费用1600万元,已经收到关联企业关于研发费用支出明细报告。

(8)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22000万元,业务招待费600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委托关联企业进行研发支付的研发费用符合市场化的定价和运作要求,2022年各月月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均无借方余额。)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顺序计算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处理错误。理由:因双方无协议约定,不应计入资本公积,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要求2]
答案解析:

增值税处理不正确,企业所得税处理正确。

理由: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日的当天。本题中,6月发出代销货物,截至12月31日货物发出已经满180天,应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本题中,截至12月31日甲公司未收到代销清单,不确认收入。

[要求3]
答案解析:

应调整的增值税应纳税额=3000×13%=390(万元)

应调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额、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390×(7%+3%+2%)=46.8(万元)

[要求4]
答案解析:居民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4000万元。
[要求5]
答案解析: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

注: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需等待一定服务年限或者达到规定业绩条件(即“等待期”)方可行权的,上市公司在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在对应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

[要求6]
答案解析: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应作为劳务费支出,不能计入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
[要求7]
答案解析:

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25000×14%=3500(万元),高于实际发生额1000万元,不需要调整。

工会经费扣除限额=25000×2%=500(万元),高于实际发生额400万元,不需要调整。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25000×8%=2000(万元),低于实际发生额220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

合计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

[要求8]
答案解析:

委托研发产生的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2400+1600×80%)×100%=3680(万元)

[要求9]
答案解析: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100000×30%=30000(万元),高于实际发生额22000万元,不需要调整。

注: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对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要求10]
答案解析: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①=100000×5‰=500(万元)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②=600×60%=360(万元)

孰低者作为可扣除金额,即360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360=240(万元)

[要求11]
答案解析:调整后的会计利润=11300+1130-46.8=12383.2(万元)
[要求12]
答案解析:

应纳税所得额=12383.2-4000+50+200-3680+240=5193.2(万元)

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5193.2×25%=1298.3(万元)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