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现率和现金流量要相互匹配,股权现金流量只能用股权资本成本来折现,实 体现金流量只能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折现,选项 A 不当选。股权现金流量的现值= 股权价值=实体价值-净债务价值,净债务的价值=≠长期负债的公允价值,选项 B 不当选。如果假设企业不保留多余的现金,而将股权现金流量全部作为股利发放,则股权现金流量等于股利现金流量,选项 C 当选。在稳定状态下,实体现 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相同,选项 D 当选。


甲企业产销 X 产品,2022 年 7 月计划产量 1000 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标准为 5 千克。本月 实际产量 900 件,月初车间已领未用材料 100 千克,本月实际领料 4800 千克,月末已领未 用材料 120 千克。本月材料用量差异是( )。
本月完工产品材料消耗量 =100 + 4800 - 120=4780(千克),材料用量差异 =4780 - 900×5=280(千克)(U)。

2022 年 10 月底,甲企业短期借款余额 8000 万元。月利率为 1%,企业没有长期负债。该 企业正在编制 11 月的现金预算,在确保月末保留最低现金余额 1000 万元但未考虑借款利 息的情况下,预计 11 月现金短缺 6000 万元。现金不足时,通过向银行借款解决,银行借 款金额要求是 100 万元的整数倍;借款本金在借款当月月初借入、在还款当月月末归还, 利息每月月末支付一次。该企业 11 月向银行借款的最低金额是( )万元。
设该企业 11 月向银行借款的金额为 X 万 元,X - X×1% - 8000×1% ≥ 6000,解得:X ≥ 6141.41(万元)。因为银行借款金额要求是 100 万元的整数倍,所以该企业 11 月向银行借款的最低金额为 6200 万元。选项 D 当选。

某投资者利用内幕信息在市场上交易甲公司股票并获得了超额收益。下列有效性不同的资本 市场中,会出现上述情况的有( )。
投资者利用内幕信息在市场上交易并且获得超额收益,说明资本市场尚未达到 强式有效。无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上都可以通过内幕信息获取超额收 益。选项 A、B、C 当选。

甲公司产销一种产品,有两个基本生产车间,第一车间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车间,第二车间 继续加工成产成品,每生产 1 件产成品耗用 2 件半成品。第一车间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 入,投料程度与加工进度一致,加工费用陆续均匀发生。第二车间耗用的半成品与其他材料 均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陆续均匀发生。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留存的月末在产品 相对于本车间的完工程度均为 50%。公司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 量法(加权平均法)在产成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
甲公司设有机修、供电辅助生产车间,分别为第一、二基本生产车间提供机修和电力服务,
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相互提供服务。公司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甲公司 2022 年 7 月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
计算说明(部分):
机修车间分配给供电车间的费用= 9000÷100×20 = 1800(元)
供电车间分配给机修车间的费用= 48000÷80000×5000 = 3000(元)
机修车间对外分配费用总额= 9000 + 3000 - 1800 = 10200(元)
机修车间对外分配总量= 100 - 20 = 80(小时)
机修车间对外分配单位成本= 10200÷80 = 127.5(元 / 小时)
机修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费用= 127.5×50 = 6375(元)
机修车间分配给第二车间费用= 127.5×30 = 3825(元)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费用总额= 48000 + 1800 - 3000 = 46800(元)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总量= 80000 - 5000 = 75000(度)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单位成本= 46800÷75000 = 0.624(元 / 度)
供电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费用= 0.624×50000 = 31200(元)
供电车间分配给第二车间费用= 0.624×25000 = 15600(元)
计算说明(部分):
本月加工成本=机修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费用+供电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费用+辅助生产分 配前加工成本= 6375 + 31200 + 392425 = 430000(元)
第一车间直接材料为陆续投入,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20×50%÷2 + 15 = 20(件)
直接材料产成品产量= 100(件)
【提示】第二车间每生产 1 件产成品耗用 2 件半成品,半成品的计量口径需要和产成品保持 一致,因此用产成品口径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需要除以 2。若使用在产品口径计算,产 成品的产量 =100×2=200(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20×50% + 15×2=40(件)。
直接材料分配率= 360000÷(20 + 100)= 3000(元 / 件)
月末在产品分配的直接材料= 3000×20 = 60000(元)
产成品分配的直接材料= 3000×100 = 300000(元)
计算说明(部分):
第二车间半成品和其他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5(件)
直接材料分配率 =115000÷(15 + 100)=1000(元 / 件)
第二车间加工费用陆续发生,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5×50%=7.5(件)
加工成本分配率 =430000÷(7.5 + 100)=4000(元 / 件)


甲公司是乙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专门从事电子元器件生产制造和销售。乙集团根据战略安
排,拟于 2022 年末在甲公司建设一条新产品生产线,但甲公司对此持有异议。为此,乙集
团开展专项研究以厘清问题症结所在。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甲公司考核指标及其目标值。
乙集团采用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两个关键绩效指标,对子公司进行业绩考 核,实施指标逐年递增且“一票否决”的考评制度,即任何一项未满足要求,该子公司考 核结果为不合格。乙集团对甲公司 2022 年和 2023 年设定的考核目标如下:
注:财务指标涉及平均值的,均以年末余额代替全年平均水平。
资料二:甲公司 2022 年相关财务数据。
甲公司管理用财务报表中列示,2022 年末净经营资产 8000 万元,净负债 4000 万元,2022
年税前经营利润 3400 万元。
资料三:项目投资相关信息。
新产品生产线可在 2022 年末投产,无建设期,经营期限 5 年。初始投资额 3000 万元,全部
形成固定资产;根据税法相关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 5 年,净残值率 10%;5
年后变现价值预计 200 万元。投产 2 年后须进行大修,2024 年末支付大修费用 200 万元。
大修支出可在所得税前列支。会计处理与税法一致。
新生产线年销售收入 2800 万元,经营期付现成本前两年为每年 1600 万元,后三年可降至
每年 1400 万元。2022 年末需一次性投入营运资本 400 万元,经营期满全部收回。假设各年
营业现金流量均发生在当年年末。
新项目投产不影响甲公司原项目的正常运营,原项目创造的税前经营利润在未来 5 年保持
2022 年水平不变。
资料四:项目融资相关信息。
甲公司目前资本结构为目标资本结构,乙集团继续按该资本结构进行项目融资(净经营资
产 / 净负债= 2/1),预计债务税后资本成本保持 5.6% 不变。
为确定股权资本成本,乙集团将处于同行业的丙上市公司作为项目可比公司。2022 年末,
丙公司净经营资产 50000 万元,股东权益 30000 万元;股权资本成本为 11%,β 系数为 2.1。
市场风险溢价为 4%。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
要求:
甲公司税后经营净利润= 3400×(1 - 25%)= 2550(万元)> 2500(万元)
甲公司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2550÷8000 = 31.88% > 30%
甲公司完成年度考核目标。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无风险报酬率= 11% - 2.1×4% = 2.6%
卸载丙公司财务杠杆:β 资产= 2.1÷[1 +(1 - 25%)×(50000 - 30000)÷30000] = 1.4
加载项目财务杠杆:β 权益= 1.4×[1 +(1 - 25%)×4000÷(8000 - 4000)] = 2.45
甲公司新项目权益资本成本= 2.6% + 2.45×4% = 12.4%
甲公司新项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2.4%×1/2 + 5.6%×1/2 = 9%
净现值大于 0,所以从乙集团角度看该项目可行。
计算说明(部分):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3000×(1 - 10%)÷5=540(万元)
折旧抵税 =540×25%=135(万元)
2024 年末税后维修支出 = - 200×(1 - 25%)= - 150(万元)
2027 年末固定资产变现价值 =200(万元)
固定资产变现损失抵税 =(3000 - 540×5 - 200)×25%=25(万元)
2023 年新项目产生的税后经营净利润=(2800 - 1600 - 540)×(1 - 25%)= 495 (万元)
2023 年预计甲公司税后经营净利润= 2550 + 495 = 3045(万元)> 3000(万元)
2023 年预计甲公司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3045÷11000×100% = 27.68% < 31%
甲公司预计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不能达到考核目标,所以甲公司反对投资该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