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出特定业务量则 开始随业务量同比例增长的成本。选项 D 当选。


甲公司有两个互斥的投资项目 M 和 N,投资期限和投资风险都不同,但都可以重置。下列 情况下,可以判定 M 项目优于 N 项目的是( )。
对于互斥项目,如果比较项目的投资期限不同,但投资风险相同(资本成本),那么可通过比较两个项目的等额年金大小判断孰优孰劣;如果比较项目的投资期限和 投资风险都不相同,则只能通过比较永续净现值的大小进行决策。本题中,互斥投资项目 M 和 N 的投资期限和投资风险都不同,选项 B 当选。

权衡理论是强调在平衡债务利息抵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 价值最大化时的最佳资本结构。其中,财务困境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 指企业因破产、清算或重组发生的法律费用和管理费用;间接成本是指因财务困境引发的企业资信状况恶化以及持续经营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企业价值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客户、供应 商、员工的流失,投资者的警觉与谨慎导致的融资成本增加,被迫接受保全他人利益的交易条款等。选项 A、C、D 当选。

甲公司是一家小家电制造企业,只产销 X 产品。公司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每年按实际产量分配固定制造费用,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
2022 年末,总经理收到会计部门转来的利润表后,比较了 2022 年和 2021 年的税前经营利润,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2022 年销量比 2021 年增加 24%,但税前经营利润却大幅下降。公司管理层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财务经理建议采用变动成本法重新核算产品成本,
然后再作分析。
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2021 年: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 6 + 7 + 2 + 1860000÷62000 = 45(元 / 件)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 6 + 7 + 2 = 15(元 / 件)
2022 年: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 6 + 7 + 2 + 1860000÷50000 = 52.2(元 / 件)
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 6 + 7 + 2 = 15(元 / 件)
2021 年:
完全成本法下税前经营利润=(58 - 45 - 1)×50000 - 220000 = 380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税前经营利润=(58 - 15 - 1)×50000 - 1860000 - 220000 = 20000(元)
利润差异= 380000 - 20000 = 360000(元)
原因分析: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经营利润比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经营利润多 360000 元,原因是 2021 年年初没有存货,而年末有存货。完全成本法下,年末存货吸收了 360000 元的固定制造费用。
2022 年:
完全成本法下税前经营利润=(58 - 1)×62000 - 12000×45 - 50000×52.2 - 220000 = 164000(元)
变 动 成 本 法 下 税 前 经 营 利 润 =(58 - 15 - 1)×62000 - 1860000 - 220000 = 524000 (元)
利润差异= 164000 - 524000 =- 360000(元)
原因分析: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经营利润比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经营利润少 360000 元,原因是在完全成本法下,年初存货释放了 360000 元的固定制造费用。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目前股票每股市价为 40 元,未来 9 个月内不派发现金股利。市场 上有 A、B、C 三种以甲公司股票为标的资产的看涨期权,每份看涨期权可买入 1 股股票。 假设 A、B、C 三种期权目前市场价格均等于利用风险中性原理计算的期权价值。乙投资者 构建的期权组合相关资料如下:
9 个月无风险报酬率为 3%。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
要求:
设上行概率为 P,则:
3% = P×35% +(1 - P)×(- 20%)
解得:P = 0.4182,1 - P = 0.5818
股价上行时期权价值:
期权 A 的到期日价值= 40×(1 + 35%)- 28 = 26(元)
期权 B 的到期日价值= 40×(1 + 35%)- 50 = 4(元)
期权 C 的到期日价值= 40×(1 + 35%)- 39 = 15(元)
股价下行时期权价值:
期权 A 的到期日价值= 40×(1 - 20%)- 28 = 4(元)
期权 B 的到期日价值= 0(元)
期权 C 的到期日价值= 0(元)
A 的期权价值=(26×0.4182 + 4×0.5818)÷(1 + 3%)= 12.82(元)
B 的期权价值=(4×0.4182 + 0)÷(1 + 3%)= 1.62(元)
C 的期权价值=(15×0.4182 + 0)÷(1 + 3%)= 6.09(元)
投资组合的成本= 5000×12.82 + 5000×1.62 - 10000×6.09 = 11300(元)
股价上涨时:
股价= 40×(1 + 35%)= 54(元)
组合净损益= 5000×(54 - 28)+ 5000×(54 - 50)- 10000×(54 - 39)- 11300 =- 11300(元)
股价下跌时:
股价= 40×(1 - 20%)= 32(元)
组合净损益= 5000×(32 - 28)+ 0 - 11300 = 8700(元)
当 28 <股价≤ 39 时,期权组合的到期日价值= 5000×(股票市价- 28)+ 0 + 0, 股价为 39 元时,到期日价值达到最大,期权组合到期日最大价值= 5000×(39 - 28)+ 0 + 0 = 55000(元);当 39 ≤股价< 50 时,期权组合的到期日价值= 5000×(股票市价- 28)+ 0 - 10000×(股票市价- 39)= 250000 - 5000× 股票市价,股价为 39 元时,到 期日价值达到最大,期权组合到期日最大价值= 250000 - 5000×39 = 55000(元)。 综上,该期权组合到期日价值的最大值为 55000 元。

甲公司产销一种产品,有两个基本生产车间,第一车间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车间,第二车间 继续加工成产成品,每生产 1 件产成品耗用 2 件半成品。第一车间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 入,投料程度与加工进度一致,加工费用陆续均匀发生。第二车间耗用的半成品与其他材料 均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陆续均匀发生。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留存的月末在产品 相对于本车间的完工程度均为 50%。公司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 量法(加权平均法)在产成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
甲公司设有机修、供电辅助生产车间,分别为第一、二基本生产车间提供机修和电力服务,
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相互提供服务。公司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甲公司 2022 年 7 月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
计算说明(部分):
机修车间分配给供电车间的费用= 9000÷100×20 = 1800(元)
供电车间分配给机修车间的费用= 48000÷80000×5000 = 3000(元)
机修车间对外分配费用总额= 9000 + 3000 - 1800 = 10200(元)
机修车间对外分配总量= 100 - 20 = 80(小时)
机修车间对外分配单位成本= 10200÷80 = 127.5(元 / 小时)
机修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费用= 127.5×50 = 6375(元)
机修车间分配给第二车间费用= 127.5×30 = 3825(元)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费用总额= 48000 + 1800 - 3000 = 46800(元)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总量= 80000 - 5000 = 75000(度)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单位成本= 46800÷75000 = 0.624(元 / 度)
供电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费用= 0.624×50000 = 31200(元)
供电车间分配给第二车间费用= 0.624×25000 = 15600(元)
计算说明(部分):
本月加工成本=机修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费用+供电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费用+辅助生产分 配前加工成本= 6375 + 31200 + 392425 = 430000(元)
第一车间直接材料为陆续投入,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20×50%÷2 + 15 = 20(件)
直接材料产成品产量= 100(件)
【提示】第二车间每生产 1 件产成品耗用 2 件半成品,半成品的计量口径需要和产成品保持 一致,因此用产成品口径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需要除以 2。若使用在产品口径计算,产 成品的产量 =100×2=200(件),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20×50% + 15×2=40(件)。
直接材料分配率= 360000÷(20 + 100)= 3000(元 / 件)
月末在产品分配的直接材料= 3000×20 = 60000(元)
产成品分配的直接材料= 3000×100 = 300000(元)
计算说明(部分):
第二车间半成品和其他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5(件)
直接材料分配率 =115000÷(15 + 100)=1000(元 / 件)
第二车间加工费用陆续发生,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5×50%=7.5(件)
加工成本分配率 =430000÷(7.5 + 100)=4000(元 / 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