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这反映出该物品具备(    )。
  • A.非排他性
  • B.竞争性
  • C.排他性
  • D.非竞争性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非排他性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
立即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2022年《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延考)
点击去做题
拓展练习
第1题
[单选题]关于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经济管理关系是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 B.经济管理关系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整体性调控形成的社会关系
  • C.经济管理关系包括时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不同类别的经济管理关系
  • D.经济管理关系本质上属于行政指导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运用一系列手段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宏观经济管理关系有如下特点:①它是一种经济关系,以此区别于行政指导关系;②它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③它是宏观领域的经济关系,它关系国计民生,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整体性调控而形成的;④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如发展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因而可以分化出各种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如计划关系、财政政策关系、货币政策关系、产业政策关系等。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下列统计处理中,属于推断统计的是(    )。
  • A.采用方差测度数据的离散程度
  • B.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
  • C.利用增长率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走势
  • D.采用标准分数比较不同分布变量的取值
答案解析
答案: B
答案解析:在描述统计中,对于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2)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之间的差异度,也能反映中心值对数据的代表程度;(3)分布的偏态:反映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1)参数估计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2)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不定项选择题]适用20%比例税率的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有(    )。
  • A.偶然所得
  • B.财产租赁所得
  • C.稿酬所得
  • D.经营所得
  • E.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答案解析
答案: A,B,E
答案解析: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共有9项:(1)工资、薪金所得;(2)劳务报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5)经营所得;(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7)财产租赁所得;(8)财产转让所得;(9)偶然所得。综合所得,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选项E),财产租赁所得(选项B),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选项A),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不定项选择题]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目标包括(    )。
  • A.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 B.用于考核和分析企业预算的完成情况
  • C.用于进行市场调整
  • D.反映经营者的管理能力
  • E.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答案解析
答案: A,E
答案解析: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选项A),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提供帮助(选项E)。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不定项选择题]关于合同履行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进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支付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 B.在合同中没有对履行方式加以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 C.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必须由合同当事人履行的,不得由第三人代为履行
  • D.支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
  • E.提供货物的,在收货方所在地履行
答案解析
答案: B,C,D
答案解析:履行主体适当,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必须由合同当事人履行的,不得由第三人代替履行,否则就是不适当履行(选项C正确)。履行地点和方式适当,履行地点是债务人履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的地点。履行地点关系到双方履行的费用负担和履行所需的时间,所以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或约定的履行地点履行。如果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选项A错误),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选项D正确)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选项E错误)。履行方式是指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方法。一般由法律规定或由合同约定,或者是由合同的性质决定。凡是属于一次性履行的债务,债务人不得分次履行,凡是要求分期分批履行的债务,不得一次性履行,否则就是不适当履行。如果在合同中没有对履行方式加以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选项B正确)。
点此查看答案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