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用管理用具时,“在库”转为“在用”: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8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8 000
第一次摊销低值易耗品价值的1/4:
借:管理费用 2 000(8 000/4)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2 000
(第二到四次摊销与第一次摊销的账务处理相同)
第四次摊销的同时,核销在用低值易耗品: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8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8 000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20-15)÷(200+150)×100%= -10%;
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180×(1-10%)=162(万元);
本月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200+150-180)×(1-10%)=153(万元),故选择A选项。
【知识点拓展】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
(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2)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5)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注意]
①材料成本差异率如为负数,代表节约差;如为正数,代表超支差。
②“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超支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节约差异。

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20-16)+(36-30)=10(万元)。乙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存货按成本计价,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知识点拓展】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注意]
①“成本”指期末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②可变现净值 = 存货的估计售价 - 进一步加工成本 - 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选项A正确,企业发生存货盘亏及毁损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应作如下账务处理:对于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选项B正确,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选项C正确,企业发生存货盘盈时,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选项D正确,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当一并结转,同时调整其销售成本,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知识点拓展】
1.存货和库存现金的盘盈、盘亏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1)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2)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当一并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
[注意]
①“成本”指期末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②可变现净值 = 存货的估计售价 - 进一步加工成本 - 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知识点拓展】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材料用于直接出售,预计售价为材料的市场价。因此,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80-5=75(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金额=110-75=35(万元) 。
【知识点拓展】
材料减值问题,需区分情况:
1.如果材料是直接出售,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的估计售价-材料出售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如果材料是用于生产产品,此时才需要看产品是否减值,产品未减值,则材料就没有减值,具体可分为:
(1)产品没有发生减值,材料按成本计量;
(2)产品发生减值,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产品出售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