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选项A错误】财政部门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通常会增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从而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总量,导致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选项B正确】财政通过增收减支弥补赤字,只是改变了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使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增加,非政府部门所占份额减少,因而不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
【选项C错误】财政通过动用结余弥补赤字,需要分析财政结余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结余,即有没有被银行信贷部门作为信贷资金来源贷放出去。如果结余未被信贷部门使用,则财政部门动用结余弥补赤字就不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反之,就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选项D错误】财政部门通过发债来弥补赤字,必须考虑认购者的差异而具体分析其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减免包括三种情况:
①海关对进口产品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不征收教育费附加。【选项A】
②对由于减免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而发生的退税,可同时退还已征收的教育费附加。但对出口产品退还代征增值税、消费税的,不退还已征的教育费附加。
③经国务院批准,为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免征教育费附加。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政府间收入的划分。
税收收入划分的原则包括:效率原则、适应原则、恰当原则和经济利益原则。其中,效率原则以征税效率的高低作为标准来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适于中央集中征收的归入中央收入,相反,则划为地方收入。例如土地税或财产税,由于地方税务人员比较了解当地情况,由地方政府征收这些税就比较方便且有效率,因此,土地税或财产税一般划为地方税。
【选项B错误】适应原则以税基的宽窄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选项C错误】恰当原则以税收负担的分配是否公平作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选项D错误】经济利益原则以增进经济利益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选项C正确】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国家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选项D正确】企业从事下列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①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②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③中药材的种植;④林木的培育和种植;⑤牲畜、家禽的饲养;⑥林产品的采集;⑦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⑧远洋捕捞。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选项D错误】航空运输企业的销售额,不包括代收的机场建设费和代售其他航空运输企业客票而代收转付的价款。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本题考查增值税会计科目的设置。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选项B】“未交增值税”“预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选项C】“待认证进项税额”【选项E】“待转销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简易计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缴增值税”【选项D】等明细科目。
【选项A错误】“已交税金”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的专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C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