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相对于私人物品来说,公共物品具有如下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其中,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划归某个人或集团享有。
【选项A错误】受益的非排他性体现在: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物品,也不会影响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
【选项B错误】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体现在: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选项D错误】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体现在:提供公共物品,是为了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经济适度增长、物价基本稳定、收入分配分配、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充分就业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与免除。
分项抵免税额实际上是对综合抵免限额的一种补充,也是以维护居住过利益为出发点的。其计算公式为:分项抵免限额=国内外应税所得额×本国税率×国外某一单项应税所得额÷国内外应税所得额。
依据题干数据,经营所得的抵免限额=100×30%=30(万元),利息所得的抵免限额=10×10%=1(万元)。
来源于乙国的经营所得已纳税款=100×20%=20(万元),小于抵免限额30万元,所以,经营所得的已纳税款20万元可以全额得到抵免。
在甲国需补税=30-20=10(万元)。
来源于乙国的利息所得已纳税款=10×20%=2(万元),大于抵免限额1万元,实际抵免额为1万元,在甲国不用纳税。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本题考查部门预算编制。
我国政府预算支出的项目较多,按支出的管理要求划分,可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政府间事权的划分。
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与秩序的主要人员——警察,则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管辖。
【选项A错误】对国防事务的立法权为中央专有。
【选项C错误】中央对事关国家主权的公安事务,如国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等实行专门管理。
【选项D错误】地方所享有的国防事务行政权主要限于组织地方武装力量、协助征集兵员、负责所管辖地域的国防。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3%。5月发生如下业务:
(1)企业将商品销售给一般纳税人,取得不含税价款100 000元。
(2)企业将商品销售给小规模纳税人,价税混合收取22 600元。
(3)企业收取预收货款20 000元,商品尚未发出。
(4)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在建工程,已知其成本为50 000元,不含税对外售价为60 000元。
本题考查销项税额的检查。
在交款提货销售的情况下,如货款已经收到,发票账单和提货单已经交给买方,无论商品、产品是否已经发出,都作为销售实现,按照实现的销售收入和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税额,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该笔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13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00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D。
本题考查销项税额的检查。
在交款提货销售的情况下,如货款已经收到,发票账单和提货单已经交给买方,无论商品、产品是否已经发出,都作为销售实现,按照实现的销售收入和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税额,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该笔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2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22 600-2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600(22 600÷(1+13%)×13%)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D。
本题考查销项税额的检查。
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产品(商品),于企业发出产品(商品)时确认销售实现。
企业收到货款时,其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贷:合同负债
当货物发出时,再转作收入,计算相应的增值税:借:合同负债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月底,结转相应的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企业收取预收货款,且商品尚未发出,故作下列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合同负债 20 000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销项税额的检查。
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在建工程,不视同销售,不计算缴纳增值税。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5月销项税额=13 000+2 600=15 600(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