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财政支出划分的原则包括:①与事权相对称原则;②公平性原则;③权责结合原则。其中,与事权相对称原则:一级事权必须有一级财力作保证。
【选项B错误】公平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划分应相对平衡,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纵向均衡和各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均衡。
【选项C错误】权责结合的原则可以解决划分支出的依据问题,即解决财权、财力与财政责任的结合问题。
【选项D错误】财政支出划分的原则包括:①与事权相对称原则;②公平性原则;③权责结合原则。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
我国财政支出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划分曾采用过以下几种方法:①统收统支;②收入分类分成;③总额分成;④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办法;⑤分税制。其中,统收统支在政治经济的非正常时期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但因为财权、财力高度集中,所以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车船税的计税依据。
车船税的计税单位是“每辆”【选项A】“整备质量每吨”【选项B】“净吨位每吨”【选项C】“艇身长度每米”,实行从量计税的方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本题考查房产税。
房产,是指有屋面和围护结构,能够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学习、工作、娱乐、居住或者储藏物资的场所。独立于房屋的建筑物,如围墙、暖房、水塔【选项D】、烟囱、室外游泳池【选项A】等不属于房屋,但室内游泳池属于房产。房产税的征税范围不包括农村【选项B】。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D。

乙企业为一家手机制造企业,2024年度会计自行核算取得主营业务收入5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 000万元,营业外收入500万元,应扣除的主营业务成本1 0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300万元,营业外支出100万元,管理费用600万元,销售费用600万元,财务费用500万元。企业自行核算实现年度利润3 400万元。2025年年初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发现如下问题:
(1)管理费用中包含业务招待费60万元。
(2)研发过程中实际发生新产品研发费30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用于生产。
(3)扣除的成本和费用中,包含实发工资500万元,职工福利费8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30万元。
(4)营业外支出包括乙企业直接向贫困地区一所学校捐款50万元。
(5)乙企业通过其设立在境外C国的办事处,在C国销售手机取得收入200万元(折合成人民币),办事处发生的销售成本为50万元(折合成人民币),未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已就这笔销售利润在C国缴纳当地企业所得税30万元(折合成人民币)。
其他相关资料:我国对居民企业境外所得实行限额抵免法。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依据题干数据,发生额的60%=60×60%=36(万元),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5 000+1 000)×5‰=30(万元)。36万元>30万元,则税前准予扣除3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30=30(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依据题干数据,乙企业新产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00×200%=600(万元),则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00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500×14%=70(万元),实际发生8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0-70=10(万元)。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扣除限额=500×8%=40(万元),实际发生30万元,无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所以,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公益性捐赠支出,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乙企业直接向贫困地区一所学校捐款属于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禁止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乙企业境外所得抵免限额=(200-50)×25%=37.5(万元)。在境外已纳所得额30万元,乙企业境外所得抵免额为30万元,境外所得抵免后应向我国缴纳企业所得税=37.5-30=7.5(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1~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