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单选题]从债务风险的角度看,由财政直接承担的债务是(    )。
  • A.直接显性债务
  • B.直接隐性债务
  • C.或有显性债务
  • D.或有隐性债务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的概念。

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又可以从债务风险的角度进一步划分为两种类型: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直接债务风险,即由财政直接承担的债务,相当于直接显性债务。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查看答案
本题来源:财政税收押题卷(二)
去题库练习
拓展练习
第1题
[组合题]一家在北京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实际支付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300万元,实际发生职工福利费6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0万元。另外,企业为全体员工购买补充养老保险支付50万元,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支付20万元。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要求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依据题干数据,扣除限额=300×14%=42(万元)。纳税调整额=实际发生额-扣除限额=60-42=18(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要求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职工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依据题干数据,扣除限额=300×8%=24(万元)>20万元,准予扣除20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要求4]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依据题干数据,扣除限额=300×5%=15(万元),纳税调整额=实际发生额-扣除限额=50-15=35(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要求5]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依据题干数据,扣除限额=300×5%=15(万元)<20万元,按照扣除限额15万元进行扣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点此查看答案
第2题
[单选题]提供保险服务的纳税人以实物赔付方式承担机动车辆保险责任的,自行向车辆修理劳务提供方购进的车辆修理劳务,其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处理是(    )。
  • A.进项税额不得从保险公司销项税额中抵扣
  • B.进项税额的50%可以从保险公司销项税额中抵扣
  • C.进项税额的三分之二可以从保险公司销项税额中抵扣
  • D.进项税额全部可从保险公司销项税额中抵扣
答案解析
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提供保险服务的纳税人以实物赔付方式承担机动车辆保险责任的,自行向车辆修理劳务提供方购进的车辆修理劳务,其进项税额可以按规定从保险公司销项税额中抵扣。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点此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增值税的减免,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由税务机关酌情处理
  • B.直接用于教学的进口仪器免征增值税
  • C.外国政府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免征增值税
  • D.其他个人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免征增值税
答案解析
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增值税的减税、免税。

【选项A错误】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点此查看答案
第4题
[组合题]某产品销售公司的总机构A设立在北京,在上海、广州分别设有B、C两个分支机构。2024年1季度该公司汇总后的实际利润为1 000万元,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季预缴分摊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另外2023年B机构全年营业收入、职工薪酬、资产总额分别为9 000万元、220万元和3 000万元,C机构全年营业收入、职工薪酬、资产总额分别为5 000万元、130万元和3 000万元。该公司按规定在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之间计算分摊税款就地预缴。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依据题干数据,该企业第1季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 000×25%=250(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要求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税款分摊方法为:汇总纳税企业按照税法规定汇总计算的企业所得税,包括预缴税款和汇算清缴应缴应退税款,50%在各二级分支机构分摊,各二级分支机构根据分摊税款就地办理缴库或退库;50%由总机构分摊缴纳,其中25%就地全额缴入中央国库或退库;25%就地办理缴库或退库。总机构按公式计算分摊税款:总机构分摊税款=汇总纳税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50%。

依据题干数据,总机构分摊税款=汇总纳税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50%=250×50%=125(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要求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二级分支机构按公式计算分摊税款:所有二级分支机构分摊税款总额=汇总纳税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50%。

总机构应按照上年度二级分支机构的营业收入、职工薪酬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计算各二级分支机构分摊所得税款的比例,三因素的权重依次为0.35、0.35、0.30。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二级分支机构分摊比例=(该二级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各二级分支机构营业收入之和×0.35)+(该二级分支机构职工薪酬÷各二级分支机构职工薪酬之和×0.35)+(该二级分支机构资产总额÷各二级分支机构资产总额之和×0.30)。

依据题干数据,所有二级分支机构分摊税款总额=汇总纳税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50%=250×50%=125(万元)。

                       B分支机构分摊比例=9 000÷(9 000+5 000)×0.35+220÷(220+130)×0.35+3 000÷(3 000+3 000)×0.30=0.595。

                       B机构就地分摊预缴的企业所得税=0.595×125=74.375(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要求4]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依据上题计算结果可知,B机构就地分摊预缴的企业所得税=0.595×125=74.375(万元),

                                     C机构就地分摊预缴的企业所得税=125-74.38=50.62(万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要求5]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选项A错误】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由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具体核定。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CD。

点此查看答案
第5题
[组合题]

某农机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3年11月发生以下业务:

(1)外购原材料,取得普通发票上注明价税合计50 000元,原材料已入库,另支付给一般纳税人运输企业运输费用3 000元,并取得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2)外购农机零配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40 000元,本月生产领用价值90 000元的农机零配件。

(3)生产领用9月份外购的钢材一批,成本85 000元;企业将10月份外购的一批钢材用于职工福利,成本70 000元,其中含运费成本2 790元(当地一般纳税人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并收到其开具的增值税货运专票),已抵扣进项税。

(4)销售农用机械一批,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30 000元,另收取包装费15 000元。

(5)销售一批农机零部件,取得含税销售额39 000元。

(6)提供农机维修业务,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价税合计35 100元。

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均在当月通过认证并在当月抵扣。

答案解析
[要求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即为销售额,销售额为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其中,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 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农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9%。

依据题干数据,业务4:销项税额=430 000×9%+15 000÷(1+9%)×9%=39 938.53(元)

                        业务5:销项税额=39 000÷(1+13%)×13%=4 486.73(元)

                        业务6:销项税额=35 100÷(1+13%)×13%=4 038.05(元)

                        11月该企业销项税额=39 938.53+4 486.73+4 038.05=48 463.31(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要求2]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依据题干数据,业务2:进项税额=140 000×13%=18 200(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要求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不得计算进项税额抵扣,已抵扣的,需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依据题干数据,业务3:进项税额转出=(70 000-2 790)×13%+2 790×9%=8 988.4(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要求4]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依据题干数据,业务1:进项税额=3 000×9%=270(元)

                        业务2:进项税额=140 000×13%=18 200(元)

                        11月该企业应纳增值税额=48 463.31-(270+18 200-8 988.4)=38 981.71(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

[要求5]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选项C错误】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收购价格(金银首饰以旧换新除外,应以销售方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价款征收增值税)。

【选项D错误】纳税人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货物的,双方均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丙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核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D。

点此查看答案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