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计算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计算安全边际额。
计算预计利润。
如果增加促销费用10000元,可使甲产品的销量增至1200件,乙产品的销量增至2500件,丙产品的销量增至2600件。请说明是否应采取这一促销措施?
边际贡献总额=(100-80)×1000+(100-70)×2000+(80-40)×2500=180000(元)
销售收入总额=100×1000+100×2000+80×2500=500000(元)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180000/500000=36%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144000/36%=40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00000×(100×1000)/500000=8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0/100=800(件)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144000/36%=40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00000×(100×1000)/500000=80000(元)
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80000/100=800(件)
安全边际额=500000-400000=100000(元)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180000-144000=36000(元)
增加促销费用后的增量收益=20×(1200-1000)+30×(2500-2000)+40×(2600-2500)-10000=13000(元)
由于增量收益大于0,因此应该采取该促销措施。
外部融资额=(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增长额-预计可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留存收益增加,其中: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预计销售额×预计销售净利率×(1-预计股利支付率)。
按照有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利息抵税的现值,而按照权衡理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利息抵税的现值-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因此权衡理论是对有企业所得税条件下的MM理论的扩展;按照代理理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利息抵税的现值-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债务的代理成本现值+债务的代理收益现值,所以,代理理论是对权衡理论的扩展。优序融资理论与代理理论无关。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乙公司是一家制造业非上市公司,两家公司生产产品不同,且非关联方关系。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的目标客户多是小微企业,与甲公司的市场能有效互补,拟于2024年末通过对乙公司原股东非公开增发新股的方式换取乙公司100%的股权以实现对其的收购。目前,甲公司已完成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拟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法估计乙公司价值。相关资料如下:
(1)乙公司成立于2021年年初,截至目前仅运行了4年,但客户数量增长较快。乙公司2021~2024年主要财务报表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资产负债表项目 | 2021年年末 | 2022年年末 | 2023年年末 | 2024年年末 |
货币资金 | 80 | 120 | 160 | 250 |
应收账款 | 120 | 180 | 240 | 260 |
存货 | 240 | 290 | 320 | 400 |
固定资产 | 540 | 610 | 710 | 827.5 |
资产总计 | 980 | 1200 | 1430 | 1737.5 |
应付账款 | 180 | 200 | 280 | 300 |
长期借款 | 220 | 300 | 420 | 600 |
股东权益 | 580 | 700 | 730 | 837.5 |
负债及股东权益 | 980 | 1200 | 1430 | 1737.5 |
利润表项目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营业收入 | 2000 | 2300 | 2760 | 3450 |
减:营业成本 | 1000 | 1100 | 1200 | 1600 |
税金及附加 | 14 | 16 | 22 | 30 |
销售和管理费用 | 186 | 356 | 250 | 348 |
财务费用 | 16 | 20 | 28 | 40 |
利润总额 | 784 | 808 | 1260 | 1432 |
减:所得税费用 | 196 | 202 | 315 | 358 |
净利润 | 588 | 606 | 945 | 1074 |
乙公司货币资金均为经营活动所需,财务费用均为利息支出。
(2)甲公司预测,乙公司2025年、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12%,自2027年起进入增长率为4%的稳定增长状态。假设收购不影响乙公司正常运营,收购后乙公司净经营资产周转率、税后经营净利率按2021~2024年的算术平均值估计。假设所有现金流量均发生在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代表全年平均水平。
(3)乙公司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为2/3。等风险债券税前资本成本8%;普通股β系数1.4,无风险报酬率4%,市场组合必要报酬率9%。企业所得税税率25%
(4)甲公司非公开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按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0%确定。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相关交易信息:
累计交易金额(亿元) | 累计交易数量(亿股) | 平均收盘价(元/股) |
4000 | 160 | 24 |
要求:
单位:万元
管理用财务报表项目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净经营资产 | 800 | 1000 | 1150 | 1437.5 |
净负债 | 220 | 300 | 420 | 600 |
股东权益 | 580 | 700 | 730 | 837.5 |
税后经营净利润 | 600 | 621 | 966 | 1104 |
税后利息费用 | 12 | 15 | 21 | 30 |
净利润 | 588 | 606 | 945 | 1074 |
2021年净经营资产周转率=2000÷800=2.5(次)
2022年净经营资产周转率=2300÷1000=2.3(次)
2023年净经营资产周转率=2760÷1150=2.4(次)
2024年净经营资产周转率=3450÷1437.5=2.4(次)
2025年及以后年度净经营资产周转率=(2.5+2.3+2.4+2.4)÷4=2.4(次)
2021年税后经营净利率=600÷2000×100%=30%
2022年税后经营净利率=621÷2300×100%=27%
2023年税后经营净利率=966÷2760×100%=35%
2024年税后经营净利率=1104÷3450×100%=32%
2025年及以后年度税后经营净利率=(30%+27%+35%+32%)÷4=31%
乙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4%+1.4×(9%-4%)=11%
乙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5%)×2/5+11%×3/5=9%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4年末 | 2025年末 | 2026年末 | 2027年末 |
营业收入 | 3450 | 4140 | 4636.8 | 4822.27 |
税后经营净利润 | 1104 | 1283.4 | 1437.41 | 1494.9 |
净经营资产 | 1437.5 | 1725 | 1932 | 2009.28 |
净经营资产增加 | 287.5 | 287.5 | 207 | 77.28 |
实体现金流量 | 816.5 | 995.9 | 1230.41 | 1417.62 |
折现系数(9%) | 0.9174 | 0.8417 | 0.7722 | |
现值 | 913.64 | 1035.64 | 1094.69 | |
实体价值 | 25814.35 |
计算说明(部分):
2025年税后经营净利润=营业收入×税后经营净利率=4140×31%=1283.4(万元)
2025年净经营资产=营业收入÷净经营资产周转率=4140÷2.4=1725(万元)
2025年净经营资产增加=1725-1437.5=287.5(万元)
2025年实体现金流量=1283.4-287.5=995.9(万元)
2025年实体现金流量现值=995.9×(P/F,9%,1)=913.64(万元)
2025~2027年详细预测期价值=913.64+1035.64+1094.69=3043.97(万元)
2027年末的后续期价值=1417.62×(1+4%)÷(9%-4%)=29486.50(万元)
乙公司在2024年末的实体价值=3043.97+29486.50×(P/F,9%,,3)=25813.45(万元)
股权价值=25813.45-600=25213.45(万元)
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4000/160=25(元/股)
发行价格=25×80%=20(元)
发行数量=25213.45/20=1260.67(万股)
下列情形中,会使企业减少股利分配的有( )。
影响公司股利分配的公司因素有:盈余的稳定性、公司的流动性、举债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和债务需要。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收益的稳定性减弱,会使企业减少股利分配,选项A当选;市场销售不畅,企业库存量持续增加,将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为了保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会使企业减少股利分配,选项B当选;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企业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保持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于是企业会增加现金股利的支付,选项C不当选;为保证企业的发展,需要扩大筹资规模,从资本来源考虑,应尽可能利用留存收益筹资,会使企业减少股利分配,选项D当选。
下列关于定期预算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定期预算的优点在于保证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在时期上配比,便于依据会计报告的数据与预算的比较,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选项B、C不当选。其缺点是不利于前后各个期间的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的预算管理,选项A、D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