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企业生产能力1100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1.1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8元/小时。本月实际产量1200件,实际工时1000小时,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是( )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200×1.1×8=10560(元)。
外部融资额=(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增长额-预计可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留存收益增加,其中: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预计销售额×预计销售净利率×(1-预计股利支付率)。
甲企业使用同种原料生产联产品A和B,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产品生产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后,直接转移到第二步骤进行深加工,生产出A、B两种产品。原料在第一步骤生产开工时一次性投放,两个步骤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均采用约当产量法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月末留存在本步骤的实物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分别为60%和50%。联产品成本按照可变现净值法进行分配,其中:A产品可直接出售,售价为8.58元/千克;B产品需继续加工,加工成本为0.336元/千克,售价为7.2元/千克。A、B两种产品的产量比例为6:5。
2023年3月相关成本核算资料如下:
(1)本月产量资料(单位:千克)
(2)月初在产品成本(单位:元)
(3)本月发生成本(单位:元)
要求:
第一步骤成本计算单(2023年3月 ,单位:元)
第二步骤成本计算单( 2023年3月,单位:元)
产品成本汇总计算单(2023年3月,单位:元)
A、B两种产品的产量比例为6:5,所以:
A产品产量=88000×6/(6+5)=48000(千克)
B产品产量=88000×5/(6+5)=40000(千克)
A产品可变现净值=48000×8.58=411840(元)
B产品可变现净值=40000×(7.2-0.336)=274560(元)
A产品应分配的成本=[572000/(411840+274560)]×411840=343200(元)
B产品应分配的成本=[572000/(411840+274560)]×274560=228800(元)
A产品单位成本=343200/48000=7.15(元/千克)
B产品单位成本=228800/40000+0.336=6.056(元/千克)。
A 公司是一个制造业企业,为增加产品产量决定添置一台设备,预计该设备将使用4 年。公司正在研究是通过自行购置还是租赁取得该设备。有关资料如下:
(1)如果自行购置该设备,预计购置成本1600万元。税法折旧年限为5 年,折旧期满时预计净残值率为5%, 按直线法计提折旧。4 年后该设备的变现价值预计为400万元。设备维护费用(保险、保养、修理等)预计每年16万元,假设均发生在每年年末。
(2)B 租赁公司可提供该设备的租赁服务,租赁期4 年,年租赁费370 万元,于每年年初支付。租赁公司负责设备的维护,不再另外收取费用。租赁期内不得撤租。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所有权不转让。
(3)A 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税前借款(有担保)利率为8% 。
税后有担保的借款利率=8%×(1–25%)=6%
每年折旧抵税额=1600×(1-5%)÷5×25%=76(万元)
每年维护费用税后净额=16×(1-25%)=12(万元)
4年后资产的账面价值=1600-1600×(1-5%)÷5×4=384(万元)
4年后资产变现税后净额=400-(400-384)×25%=396(万元)
平均年成本=[1600-396×(P/F,6%,4)+(12-76)×(P/A,6%,4)]/(P/A,6%,4)=307.22(万元)
计税基础=370×4 = 1480 (万元)
年折旧抵税额= 1480 ×(1 - 5 %) ÷5×25%= 70.3(万元)
4年后资产的账面价值= 1480- 1480×(1-5%)÷5×4=355.2(万元)
4年后资产变现税后净额=0-(0-355.2)×25%=88.8(万元)
平均年成本=[370+(370-70.3)×(P/A,6%,3)-(88.8+70.3)×(P/F,6%,4)]÷(P/A,6%,4)=301.6(万元)
方案二的平均年成本301.6万元小于方案一的平均年成本307.22万元,应选择方案二。
下列关于定期预算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定期预算的优点在于保证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在时期上配比,便于依据会计报告的数据与预算的比较,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选项B、C不当选。其缺点是不利于前后各个期间的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的预算管理,选项A、D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