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1月份的预计生产量。
(2)计算2月份的预计现金收入。
(3)计算2月份的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4)计算3月末的预计应收账款余额。

(1)1月份的预计生产量=12000+10000× 15% -1800=11700(件)
(2)2月份的预计现金收入=10000×500×60%+12000×500× 40%=5400000(元)
(3)2月份的预计生产量=10000×(1-15%)+14000×15%=10600(件)
2月份的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10600×3×40=1272000(元)
(4)3月末的预计应收账款余额14000×500×40%=2800000(元)

直接材料耗用量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产品设计结构、原料质量、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废品率的高低等。直接材料运输方式的不同是材料价格差异形成的原因。选项B当选。

静态回收期=6+(450-65×3-70×3)/55=6.82年,选项C当选。

对于每年付息、到期还本的平价债券,其他因素不变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对于每年付息、到期还本的平价债券,其他因素不变时,长期债券的价值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大于短期债券,债券的价值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债券期限越短,折现率(即市场利率)的变动对现金流量的现值影响越小,选项B当选。

由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成长阶段等的公司,其会计调整项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各不相同,故该指标的可比性较差。

甲公司生产销售A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件/年,本年度计划生产并销售120万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年固定成本费用总额为3000万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 ,甲公司对计划内产品采取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相应的成本利润率要求达到30%;对计划外产品则采取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相应的成本利润率同样要求达到30%。假定公司本年度接到一项计划外订单,客户要求订购10万件A产品,报价为300元/件。
要求:
(1)甲公司计划内A产品单位价格=[单位成本× ( 1+要求的成本利润率)]/( 1-消费税税率) =[(200+3000/120)×(1+30%)]/(1-5%)=307.89(元/件)
(2)甲公司计划外A产品单位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1+要求的成本利润率)/ ( 1-消费税税率)
=200×(1+30%)/(1-5%)=273.68(元/件)
(3)因为计划外订单报价300元/件高于其按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的价格273.68元/件,且10万件在设计生产能力范围内,故应接受这一计划外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