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作为用工主体方掌握和管理着劳动者的档案、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劳动保护提供等情况和材料,劳动者一般无法取得和提供,因此对用人单位提供证据作出了特别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本题考查经济补偿的特殊情形。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2017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未再续签,属于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情形。依据题干数据,乙公司应依法向李某支付经济补偿金=8 000×2=16 000(元)。
本题考查工伤认定申请。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本题考查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本题考查工伤保险待遇中的伤残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①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②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选项D),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选项C)。
本题考查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合同法》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主要有:①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1个或者1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选项C);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选项E说法错误;③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选项B说法错误;④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而终止用工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选项D);⑤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⑥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选项A说法错误。
本题考查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
从社会保险责任划分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国家(选项D)、用人单位(选项A)、社会保险的管理和经办机构(选项E)、劳动者及其家庭(选项B)。从保险业务划分的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管理人、监督人。
本题考查绩效评价常见误区。
盲点效应是指评价者难以发现员工身上存在的与自身相似的缺点和不足。
本题考查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一项测试的内容与测试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即一项测试的内容能够代表它所要测量的主题或特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