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或性质,是判断该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其重要性水平越高,要综合两个方面考虑,不能只看金额大小而决定重要性的高低,选项A错误;企业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而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选项B错误。


企业发生会计估计变更时,下列各项目中不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是( )。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选项A、C);(2)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选项D);(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应当披露的重要会计政策的是( )。
选项A、B、C均属于应披露的重要会计政策;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属于会计估计,选项D当选。

甲公司2018年12月25日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入账价值为104万元,原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4万元,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由于该设备所含经济利益预期消耗方式的改变和技术因素的原因,甲公司于2021年1月1日将设备的折旧方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将设备的折旧年限由原来的10年改为8年,预计净残值不变。甲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未来期间不会发生变化,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与预计净残值相同。则该估计变更对甲公司2021年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
设备2019年和2020年分别计提的折旧额=(104-4)/10=10(万元),2021年1月1日设备的账面价值=104-10×2=84(万元),按新会计估计该设备202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4×2/(8-2)=28(万元),按原会计估计该设备202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4-4)/10=10(万元),该估计变更对甲公司2021年净利润的影响金额=(10-28)×(1-25%)=-13.5(万元),选项C正确。

甲公司2021年11月1日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发现甲公司的如下交易或事项存在问题:
(1)2020年12月31日,某生产线的原价为3500万元,已计提折旧10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已使用3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当日该生产线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200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800万元,甲公司确认的可收回金额为1800万元,并计提了650万元的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该生产线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均未发生变化。2020年度,该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已完工但尚未对外出售。
(2)2020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3年期债券,面值为5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支付486.63万元,实际年利率为6%。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乙公司于每年1月3日支付上年度利息。甲公司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确认应收利息和投资收益。假定甲公司按月确认投资收益。
其他相关资料:
(1)甲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进行上述会计差错更正时,不需要考虑2021年度相应的所得税调整;不考虑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2)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
(3)2021年11月的相关事项均未进行会计处理。
要求:
资料(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可收回金额是根据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确定的,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应为2000万元,因此,甲公司多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2000-1800)。更正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25%)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
贷:盈余公积15
资料(2):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在未发生信用损失的情况下,应当按照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投资收益金额。
更正分录:
对2020年度相关项目的调整:
借:债权投资——利息调整(486.63×6%-500×5%)4.2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2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20×25%)1.0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20-1.05)3.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1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32
贷:盈余公积0.32
上述事项对2021年年初留存收益的影响金额=150+3.15=153.1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