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
A产品单位产品边际贡献=150-120=30(元)
边际贡献总额=30000×30=900000(元)
机会成本(减少原产品的边际贡献)=30000×(120-105)×30%=135000(元)
相关利润=900000-135000-35000=730000(元)
方案二:
B产品单位产品边际贡献=170-150=20(元)
边际贡献总额=12000×20=240000(元)
机会成本=30000×(120-105)×20%=90000(元)
相关利润=240000-90000-24000=126000(元)
方案三:
边际贡献总额=24000×30+8000×20=880000(元)
机会成本=30000×(120-105)×45%=202500(元)
相关利润=880000-202500-59000=618500(元)
方案一的相关利润最大,应选择方案一。


甲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固定成本60000元。除B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B产品销量2500件,单位成本120元(其中,单位直接材料费用20元,单位直接人工费用4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45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5元)。生产B产品的生产线也可用于生产A产品,A和B的单位加工工时相同,A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为10元/件。假设生产能力有限,市场容量没有限制,则在短期经营决策时,决定继续生产B产品的理由是( )。
存在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如果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剩余生产能力转移的机会成本>0,即: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剩余生产能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则不应停产。本题中,变动成本+剩余生产能力转移的机会成本=20+40+45+10=115元。

在给生命周期较短的新产品定价时,最适合采用的定价方法是( )。
撇脂性定价法可以使产品的销售初期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销售初期的暴利往往会引来大量的竞争者,引起后期的竞争异常激烈,高价格很难维持。因此,这是一种短期性的策略,往往适用于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

变动成本加成法的成本基础包括单位产品的( )。
企业采用变动成本加成,成本基数为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以完全成本加成法定价时,其“加成”内容应包括( )。
以完全成本加成法定价时,“加成”的内容应该包括非制造成本及合理利润,选项A、B正确。选项C、D是产品的制造成本。

甲公司生产所需要的某零件可以自制也可以外购。如果自制,企业目前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且剩余能力无法转移;如果外购,外购成本每件100元,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应该用自制的边际贡献与外购的边际贡献对比做出选择,而不是只看自制的边际贡献,选项A错误;企业自制目前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且剩余能力无法转移,固定成本是非相关成本,只有变动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而单位成本包括单位固定成本,选项B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