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计算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如果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息税前利润。
直接人工工时合计=32000+68000=100000(小时)
间接成本分配率=3300×10000/100000=330(元/小时)
分配给A产品的间接成本=330×32000=10560000(元)
单位A产品的间接成本=10560000/5000=2112(元/台)
单位A产品息税前利润=5100-2800-2112=188(元/台)
分配给B产品的间接成本=330×68000=22440000(元)
单位B产品的间接成本=22440000/16000=1402.5(元/台)
单位B产品息税前利润=3200-1600-1402.5=197.5(元/台)
调整次数分配率=500×10000/500=10000(元/次)
机器工时分配率=2500×10000/125000=200(元/小时)
包装数量分配率=300×10000/30000=100(元/个)
①分配A产品间接成本:
调整次数成本=10000×300=3000000(元),调整次数单位成本=3000000/5000=600(元/台)
机器工时成本=200×25000=5000000(元),机器工时单位成本=5000000/5000=1000(元/小时)
包装数量成本=100×12000=1200000(元),包装数量单位成本=1200000/5000=240(元/个)
A产品单位间接成本=600+1000+240=1840(元)
单位A产品息税前利润=5100-2800-1840=460(元/台)
②分配B产品间接成本:
调整次数成本=10000×200=2000000(元),调整次数单位成本=2000000/16000=125(元/台)
机器工时成本=200×100000=20000000(元),机器工时单位成本=20000000/16000=1250(元/小时)
包装数量成本=100×18000=1800000(元),包装数量单位成本=1800000/16000=112.5(元/个)
B产品单位间接成本=125+1250+112.5=1487.5(元)
单位B产品息税前利润=3200-1600-1487.5=112.5(元/台)


下列关于间接成本分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在作业成本法下,只要是能够追溯到产品的材料、人工和其他成本,均属于直接成本,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某些间接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就会成为直接成本,所以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间接成本范围会小于传统成本计算法。

下列各项中,属于批次级作业的是( )。
批次级作业是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例如,生产前设备调试、成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购和检验等。选项A属于单位级作业,选项B、D属于生产维持级作业。

在作业成本动因中,精确度最高、执行成本最昂贵的是( )。
在作业成本动因中,强度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持续动因的精确度和执行成本均居中。

下列作业中,属于品种级作业的有( )。
品种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选项C属于单位级作业。

乙公司是一家小型企业,主要生产A产品和B产品。该公司计划近期开始试行作业成本计算系统,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


差异调整的计算说明:
生产准备:200/(200+300)×(105000-100000)=2000(元)
发放材料:15/(15+20)×(50400-52500)=-900(元)
机器运行:400/(400+700)×(444400-440000)=1600(元)
质量检验:150/(150+250)×(204000-200000)=1500(元)
差异调整的计算说明:
生产准备:300/(200+300)×(105000-100000)=3000(元)
发放材料:20/(15+20)×(50400-52500)=-1200(元)
机器运行:700/(400+700)×(444400-440000)=2800(元)
质量检验:250/(150+250)×(204000-200000)=2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