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居民企业可适用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的税额范围。
判断企业丙分回企业甲的投资收益能否适用间接抵免优惠政策并说明理由。
判断企业乙分回企业甲的投资收益能否适用间接抵免优惠政策并说明理由。
计算企业乙所纳税额属于由企业甲负担的税额。
计算企业甲取得来源于企业乙投资收益的抵免限额。
计算企业甲取得来源于企业乙投资收益的实际抵免额。
居民企业可以就其取得的境外所得直接缴纳和间接负担的境外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额进行抵免。
企业丙分回企业甲的投资收益不适用间接抵免的优惠政策。
理由:企业甲直接持有企业乙20%以上的股份,企业乙直接持有企业丙20%以上的股份,但企业甲间接持有企业丙股份为15%(50%×30%),不足20%,不能适用间接抵免的优惠政策。
企业乙分回企业甲的投资收益适用间接抵免的优惠政策。
理由:企业甲对企业乙的直接持股比例为50%,超过20%,可以适用间接抵免的优惠政策。
应由企业甲负担的税款=(180+12)×50%=96(万元)。
企业乙的税后利润=1000-180-12=808(万元)。
企业甲取得的境内外所得总额=808×50%+96+2400=2900(万元)。企业甲总应纳税额=2900×25%=725(万元)。
企业甲取得来源于企业乙投资收益的抵免限额=725×500÷2900=125(万元)。
企业甲境外所得税总额=96+808×50%×10%=136.4(万元)>抵免限额125万元,则企业甲取得来源于企业乙投资收益的实际抵免额为125万元。


根据《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在一般反避税调查中,被调查企业认为其安排不属于避税安排的,应当自收到《税务检查通知书》之日起( )日内提供相关资料。
根据《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在一般反避税调查中,被调查企业认为其安排不属于《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所称避税安排的,应当自收到《税务检查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提供相关资料。

2021年8月,我国境内甲公司向一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支付不含所得税的股息所得90万元,甲公司应扣缴企业所得税( )万元。
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让财产所得以及其他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凡合同中约定由扣缴义务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应将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不含企业所得税所得换算为含税所得后计算征税。则该公司应扣缴企业所得税=90÷(1-10%)×10%=10(万元)。

中国居民企业股东能够提供资料证明其控制的外国企业满足特定条件之一的,可免于将外国企业不作分配或减少分配的利润视同股息分配额,计入中国居民企业股东的当期所得,该特定条件有( )。
中国居民企业股东能够提供资料证明其控制的外国企业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免于将外国企业不作分配或减少分配的利润视同股息分配额,计入中国居民企业股东的当期所得:(1)设立在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非低税率国家(地区);(2)主要取得积极经营活动所得;(3)年度利润总额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下列申请人从中国取得的所得为股息时,可不根据规定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直接判定申请人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的有( )。
下列申请人从中国取得的所得为股息时,可不根据规定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直接判定申请人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1)缔约对方政府;(2)缔约对方居民且在缔约对方上市的公司;(3)缔约对方居民个人;(4)申请人被第(1)至(3)项中的一人或多人直接或间接持有100%股份,且间接持有股份情形下的中间层为中国居民或缔约对方居民。

下列属于对外付汇无须进行税务备案情形的有( )。
我国省级以上国家机关对外无偿捐赠的援助资金,无须进行税务备案,选项C不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