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采用方案一,计算甲公司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如果通过股票回购等额现金支付给股东,回购价格每股50元。设计股票回购方案,并简述现金股利与股票回购的异同。
如果采用方案二,计算发放股票股利后甲公司每股收益、每股除权参考价。如果通过股票分割达到同样的每股收益稀释效果,设计股票分割方案,并简述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的异同。
每股收益=5000/2000=2.5(元)
每股股利=6/10=0.6(元)
股利总额=0.6×2000=1200(万元)
股票回购股数=1200/50=24(万股)
股票回购方案:按照回购价格每股50元回购24万股股票。
相同点:股东都会得到现金收入1200万元,公司所有者权益都会减少1200万元。
不同点:①对股东而言,股票回购后股东得到的资本利得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发放现金股利后股东则需缴纳股利收益税。②对公司而言,股票回购有利于增加公司价值:第一,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目的之一是向市场传递了股价被低估的信号。第二,当公司可支配的现金流明显超过投资项目所需的现金流时,可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股票回购,有助于提高每股收益。第三,避免股利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第四,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第五,通过股票回购,可以减少外部流通股的数量,提高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被收购的风险。第六,调节所有权结构。
每股收益=5000/(2000+2000/10×10)=1.25(元)
每股除权参考价=30/(1+1)=15(元)
股票分割方案:按1股换成2股的比例进行股票分割。
相同点:普通股股数增加;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下降;资本结构不变。
不同点:股票分割会降低每股面值,股票股利不会降低每股面值;股票分割不会导致股东权益内部结构变化,股票股利会导致股东权益内部结构变化;股票分割不属于股利支付方式,股票股利属于股利支付方式。


为解决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冲突,实施高股利支付政策的理论依据是( )。
代理理论认为实施高股利支付率的股利政策有利于降低因经理人员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而引发的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实施多分配少留存的股利政策,既有利于抑制经理人员随意支配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也有利于满足股东取得股利收益的愿望。

目前,甲公司有累计未分配利润800万元,其中上年实现的净利润380万元。公司正在确定上年利润的具体分配方案。按法律规定,净利润要提取10%的盈余公积金。预计今年需增加长期资本60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是债务资本占45%、权益资本占55%。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应分配的股利是( )万元。
应分配的股利=380-600×55%=50(万元)。

下列情形中,会使公司提高股利支付水平的是( )。
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股利,选项A正确;具有较强举债能力的公司因为能够及时地筹措到所需的现金,有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而举债能力弱的公司则不得不多滞留盈余,因而往往采取低股利政策,选项B不正确;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公司计提的折旧不能满足重置固定资产的需要,需要动用盈余补足重置固定资产的需要,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公司股利政策往往偏紧,选项C不正确;盈余不稳定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大,筹资能力弱,所以这样的公司往往不会选择高股利政策,选项D不正确。

以下股利分配政策中,最有利于股价稳定的是( )。
虽然固定股利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均有利于稳定股价,但最有利于股价稳定的应该是固定股利政策。因为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下,如果额外股利固定化一段时间后,一旦取消,投资者会认为公司财务业绩下滑,从而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

公司基于不同的考虑会采用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利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公司更多地关注( )。
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有着良好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推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由此可见,利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公司更多地关注的是投资机会和资本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