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一,计算筹资前长期资本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
根据资料二,计算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税后资本成本。
为判断筹资方案是否可行,根据资料三,利用风险调整法,计算甲公司税前债务资本成本;假设无风险利率参考10年期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筹资后股权资本成本。
为判断是否符合借款合同中保护性条款的要求,根据资料四,计算筹资方案执行后2022年末长期资本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
基于上述结果,判断筹资方案是否可行,并简要说明理由。
长期资本负债率=20000/(20000+60000)=25%
利息保障倍数=(10000+1000)/(1000+250)=8.8(倍)
转换价值=20×38×(1+7%)5=1065.94(元)
拟平价发行可转换债券,票面利率低于等风险普通债券市场利率,所以纯债券价值小于1000元,因此底线价值=转换价值=1065.94(元)。
在第5年年末,底线价值大于赎回价格,所以应选择进行转股。
设资本成本为r,则有:1000=1000×6%×(P/A,r,5)+1065.94×(P/F,r,5)
当r=7%时,1000×6%×(P/A,7%,5)+1065.94×(P/F,7%,5)=1006.03(元)。
当r=8%时,1000×6%×(P/A,8%,5)+1065.94×(P/F,8%,5)=965.04(元)。
(r-7%)/(8%-7%)=(1000-1006.03)/(965.04-1006.03)
解得:r=7.15%
可转换债券的税后资本成本=7.15%×(1-25%)=5.36%
甲公司税前债务资本成本=[(5.69%-4.42%)+(6.64%-5.15%)+(7.84%-5.95%)]/3+5.95%=7.5%
筹资后的股权资本成本=5.95%+1.5×5%=13.45%
股东权益增加=7500×(1+25%)=9375(万元)
长期资本负债率=(20000+20000)/(20000+20000+60000+9375)=36.57%
利息保障倍数=[7500×(1+25%)/(1-25%)+1000+20000×6%]/(1000+20000×6%+250)=6(倍)
长期资本负债率低于50%,利息保障倍数高于5倍,符合借款合同中保护性条款的要求。
可转换债券税前资本成本7.15%小于税前债务资本成本7.5%,筹资方案不可行。


甲公司2021年初租赁了一项大型机器设备,租赁期为10年,租赁期内不得撤租,租赁期第4年的税后租赁费现金流量为-100万元,有担保债券的税前利率为9%,项目的税前必要报酬率为10%,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对租赁费现金流量-100万元折现所用的折现率为( )。
租赁费定期支付,类似债务的还本付息,租赁费现金流与有担保贷款在经济上是等价的,因此税后租赁费现金流的折现率应采用有担保债券的税后利率,在本题中即为9%×(1-25%)=6.75%。选项C当选。

甲上市公司(承租方)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协议。租赁资产的购置成本为1400万元,税法折旧年限为10年,会计折旧年限为14年;税法和会计上均采用直线折旧,残值率均为0。该项租赁条件是:租期7年,每年租金250万元(现值是1400万元),于年末支付。租赁期内不得退租,租赁期满时设备所有权不转让。此外,甲公司还支付了相关的手续费5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关于该租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计税基础=250×7+50=1800(万元),每年折旧=1800/10=180(万元),折旧抵税的现金流量=180×25%=45(万元)。选项AD当选。

甲公司采用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2021年4月1日为配股除权登记日,以公司2020年12月31日总股数1000000股为基数,拟每10股配2股。配股价格为配股说明书公布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平均收盘价15元/股的80%。假定在分析中不考虑新募集资金投资产生净现值引起的企业价值变化,配售前的股票市值以配股说明书公布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平均收盘价计算。
要求:
配股价格=15×0.8=12(元/股)
配股除权参考价=(15+2/10×12)/(1+0.2)=14.5(元/股)
每股股票配股权的价值=(14.5-12)/5=0.5(元)
配股前该股东拥有股票总价值=15×10000=150000(元)
行使了配股权参与配股,该股东配股后拥有股票总价值=14.5×12000=174000(元)
也就是说,该股东花费12×2000=24000(元)参与配股,持有的股票价值增加了174000-150000=24000(元),股东财富没有变化。
如果该股东没有参与配股,配股除权参考价为(15×1000000+198000×12)/(1000000+198000)=14.5042(元/股)。该股东配股后仍持有10000股甲公司股票,则股票价值为14.5042×10000=145042(元),股东财富损失了150000-145042=4958(元)。

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建材生产的企业,目前,该行业正值快速增长阶段,为了增加产能以扩大市场份额,甲公司拟添置一台新型设备,现有自行购置和租赁两种方案的可供选择。有关资料如下:
(1)如果自行购置该设备,预计购置成本540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税法折旧年限为10年,法定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该资产5年后变现价值为2700万元。
(2)如果以租赁方式取得该设备,乙租赁公司要求每年租金1200万元,租期5年,租金在每年年末支付。合同约定,租赁期内不得退租,在租赁期满租赁资产归承租人所有,并为此需向出租人支付资产余值价款2700万元。
(3)已知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同期有担保贷款的税前利息率为8%。假设租赁中没有任何其他费用。
要求:
该租赁不符合短期租赁和低值资产租赁,符合融资租赁的认定标准,租赁费用不得直接税前扣除,应对租入资产采取折旧处理。
租赁资产的计税基础=1200×5+2700=8700(万元)
租赁资产的年折旧额=8700×(1-5%)/10=826.5(万元)
每年折旧抵税=826.5×25%=206.63(万元)
租赁期第1~5年各年现金流量=-1200+206.63=-993.37(万元)
第5年年末变现价值=2700(万元)
第5年年末账面净值=8700-826.5×5=4567.5(万元)
变现损失抵税=(4567.5-2700)×25%=466.88(万元)
期末预计回收余值的现金流量=变现价值+变现损失抵税=2700+466.88=3166.88(万元)
期末支付买价=-2700(万元)
折现率=8%×(1-25%)=6%
(2)自行购买方案:
年折旧额=5400×(1-5%)/10=513(万元)
折旧抵税=513×25%=128.25(万元)
第5年年末的变现价值=2700(万元)
第5年年末的账面净值=5400-513×5=2835(万元)
变现损失抵税=(2835-2700)×25%=33.75(万元)
终结点回收现金流量=2700+33.75=2733.75(万元)
租赁净现值=-3835.58-(-2816.83)=-1018.75(万元)
租赁净现值小于0,所以应当选择购买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