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转换日应当为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开始日是指出租人提供租赁资产使其可供承租人使用的起始日期,选项A错误。


甲公司2021年12月将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固定资产,转换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转换日之前“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余额为35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科目金额为13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则转换日该业务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
“固定资产”科目的入账金额为3500万元,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将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300万元转入“累计折旧”科目,选项C错误;成本模式下的房地产转换不确认损益,选项D错误。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35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300
贷:投资性房地产3500
累计折旧1300

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甲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
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建筑物,甲公司并没有其所有权,不能将其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选项C不应选;生产经营用的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选项D不应选。

甲公司2021年年初购入一栋公寓,购买价款为900万元,该公寓共15层,甲公司将1-5层对外出租,将6-12层开发为旅馆自行经营,将13-15层无偿出租给本企业员工。假定每一层均能单独核算,且其价值是均衡的。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关于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有( )。
甲公司出租给本企业员工的部分应确认为固定资产,选项C不正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金额=900/15×5=300(万元),选项D错误。

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当期损益的有( )。
选项A,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选项B,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减值,应将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选项C、D,应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选项A、B、C、D均正确。

甲公司2019年12月31日购入一栋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实际支付价款5500万元。甲公司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21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满足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改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分别为5800万元和6000万元。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累计计提的折旧金额=5500/20×2=550(万元),计量模式变更时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5500-550=4950(万元),变更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因此应调整增加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1050万元(6000-4950),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将变更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所以应调整盈余公积的金额=1050×10%=105(万元),应调整未分配利润的金额=1050-105=945(万元),选项C、D正确。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6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550
贷:投资性房地产5500
盈余公积10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