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末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5400-(5400-400)/20×5]-3150=1000(万元)。


2021年8月1日,甲公司管理层拟将一空置厂房用于出租。2021年8月20日,董事会批准关于出租厂房的方案,且在书面决议中明确表示出租厂房的意图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2021年8月3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厂房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的租赁期为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甲公司将该空置厂房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时点为( )。
对于企业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或在建建筑物,如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即使尚未签订租赁协议也应视为投资性房地产,所以该空置厂房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日期为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的日期,即2021年8月20日。

甲公司处置一项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实际收到的金额为90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850万元,其中成本为95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100万元(贷方)。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是由自用房地产转换的,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5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损益为( )万元。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损益=900(售价)-850(出售时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1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增加的其他业务成本的金额)+1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减少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50(由自用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100(万元)。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900
贷:其他业务收入900
借:其他业务成本85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950
借:其他业务成本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借:其他综合收益50
贷:其他业务成本50

甲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21年6月30日,甲公司处置了其持有的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取得价款7000万元。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原值为8500万元,于2010年12月31日取得,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因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应确认的处置损益为( )万元。
至处置时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累计计提的折旧金额=8500/50×10.5=1785(万元),甲公司因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应确认的处置损益=7000-(8500-1785)=285(万元)。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7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7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6715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785
贷:投资性房地产8500

甲公司2019年12月31日购入一栋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实际支付价款5500万元。甲公司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21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满足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改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分别为5800万元和6000万元。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累计计提的折旧金额=5500/20×2=550(万元),计量模式变更时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5500-550=4950(万元),变更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因此应调整增加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1050万元(6000-4950),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将变更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所以应调整盈余公积的金额=1050×10%=105(万元),应调整未分配利润的金额=1050-105=945(万元),选项C、D正确。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6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550
贷:投资性房地产5500
盈余公积10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45

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转换日应当为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开始日是指出租人提供租赁资产使其可供承租人使用的起始日期,选项A错误。

